《中国民俗文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 . 流俗之所 B . 其次不 C . 韩非秦,《说难》《孤愤》 D . 魏其,大将也,赭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姑苏看水

                                  张 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 (1) 第一段中“惧怕”指什么?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句子的含意。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4. (4) 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请针对下面的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城市的主要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但时下南京有巴厘岛和意大利风格的别墅,杭州有威尼斯和苏黎世风情的住宅,北京则仿造出曼哈顿味儿的商务区……中国现在都是什么雅典、罗马、柏林、香榭丽舍、威廉皇家公寓、维多利亚皇家广场等等,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六百多个大中城市的个性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鱼我所欲也》中侧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醉翁亭记》中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

《爱莲说》中能衬托出莲的句子是。(总衬)晋陶渊明独爱菊。(正衬)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反衬)

《爱莲说》中出以花喻人的句子是予谓菊,;牡丹,;莲,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元)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1.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 (2)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或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中下令追击之前,曹刿“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维扬怀古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1. (1) 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 (2) 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 .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 .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 , 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 . 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 , 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 . 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 , 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规范的一项(    )

A . 去年12月下旬,持续低温让北京天然气供应捉襟见肘 , 如不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将面临春节供应缺口。 B . 浙江出土的青花瓷器,虽然有不少已经破损,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文物却敝帚自珍 , 用先进工艺加以修复,使它们重现光彩。 C . 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当前,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十分必要的。 D . 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
《醉翁亭记》描写山间四时美景的句子

是: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从四个方面概括造成北京市此次重污染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0个字。

2013年2月9日到13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四天污染级别处于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水平。工业燃煤、机动车燃油、扬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加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量大,集中,尤其是除夕到初一早晨,夜间虽看不到烟尘,但烟尘一度加剧。本市区地面风速减小,湿度相对加大,污染物持续积累,很难及时消解。近期,本市西南部、东南部、南部的周边地区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城区,特别是北部地区,大范围内污染物的输送,使本地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客观上加重了本地区的污染水平。

《岳阳楼记》中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攀多高,自信心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   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动力    , 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自信心,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   的。

A . 常常 谋取 源泉 休戚相关 B . 常常 牟取 源头 休戚相关 C . 往往 谋取 源泉 息息相关 D . 往往 牟取 源头 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