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道 知识点题库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 . 犹且从师而问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矣恣其所为不问朝夕遣人候 C . 或师焉,或不焉云霞明灭或可睹而长烟一空左右欲引相如去 D . 其出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出农不则乏其食公拆袄,珠授之
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耳得之为声                  犹且从师问焉 B . 蚓无爪牙利                  不知东方既白 C . 知不可骤得                  其闻道也亦先 D . 于其身也,则耻师        积土成山,风雨兴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鱼虾而友麋鹿   

A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B . 吾从而 C . 幽壑之潜蛟 D . 与其徒上高山
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其身也,则耻师 B . 到则披草坐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 . 蚓无爪牙利             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 . 冰,水为之而寒水       师不必贤弟子
下列各句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风雨兴焉”中的“焉”相同的是(     )

A .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 圣心备焉 C . 或师焉,或不焉 D . 蛟龙生焉
文言文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青,取之于蓝 D . 不拘于时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文言文翻译

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阅读语段,回答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 . 感慨 B . 叹息 C . 悲哀 D . 愤慨
  2. (2)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 古之人不余欺也
  3. (3)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 .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 .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 . 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 . 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4. (4)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 .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 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 . 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5. (5) 翻译句子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马/弓    舟/作    牙/ B . 本/球    枯/素    参/ C . 空/盘    骥/玉    绳/ D . 刻/约    步/菜    借/
下列句子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则耻师焉  ⑦不耻相师  ⑧或师焉,或不焉

A .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 .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阅读《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B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C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迷惑。 D . 师道之不可知矣              复:恢复。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 今之众人 C . 句读之不知 D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 (3)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4. (4)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夫晋,何厌之有 D . 沛公今欲何至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1. (1) 下面文句中划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闻也固先乎吾               不足为外人 B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从而 D . 怨如慕                       不绝
  2. (2) 下面文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       不入虎穴,得虎子。 B . 则群聚笑之             顺风 C . 句读不知               师道不复可知矣 D . 州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 (3) 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用心一也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吾从而师之

    A . ①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⑤⑦⑧ C . ①②③④⑥⑧ D . ①②③⑤⑥⑧
  4. (4) 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 客有吹洞箫者 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 (5) 对下列句子当中划线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之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食埃土,下饮黄泉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舟辑者,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圣,愚益愚     ⑦西望夏口   ⑧流而东也

    A .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⑦∕⑤⑧∕⑥ C . 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 . 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6. (6) 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巫医乐师百工人                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 . 非能水也,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 . 皆出于此乎?                  今智乃反不能及 D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 (7) 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下列划线“生”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水成渊,蛟龙

A .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彘肩 C .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 , 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   说:同“悦”,高兴 B . 土事不 , 木事不镂     文:花纹 C . 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 . 君而处身             宗:尊崇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 . 服之轻重便身            青,取之 C . 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 . 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 .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 .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 .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 .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 .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 . 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完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风雨焉 兴:兴起 B . 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C . 驽马十驾,在不舍 功:功绩 D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精神清明
  2.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的(   )
    A . 积善成德 B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 用心一也 D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 而闻者彰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2. (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B . 不耻相            师:老师 C . 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 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