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道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 .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 .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 .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六部经书。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完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 . 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 B . 渺渺兮予怀                     甚矣,汝之不惠 C . 何为其然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青,取之于蓝    不拘于时 B . 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C . 而青于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 学于余          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翻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文言文翻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其年之先后  (岂,难道)        顺流而也     (东进) B . 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风气)      襟危坐      (端正) C . 圣人也远矣    (居……下,不及)  江陵       (向下) D . 圣人无师     (平常,普通)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君子生非异也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B . 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C . 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行 D .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命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风雨兴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B . ①锲舍之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 . ①輮使然也    ②渺沧海一粟 D . ①用心躁       ②声之宏类有能
  3. (3)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⑥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验,对照检查。 B . 用心也        一:统一、一致。 C . 声非加也        疾:快,急速。 D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隔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 ,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篇》)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的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乎动静      形:体现。 B . 之滫      渐:浸。 C . 庶人不服      不服:不服气。 D . 教使之也    然:这样。
  2. (2) 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    )

    A . 学;动 B . 入;出 C . 布;美 D . 身;己
  3. (3) 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

    小 人 之 学 也 入 乎 耳 出 乎 口 口 耳 之 间 则 四 寸 耳 曷 足 以 美 七 尺 之 躯  哉?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②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②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③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④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⑤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⑥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 . ①②⑥④⑤③ B . ⑤②⑥①③④ C . ⑤③②⑥④① D . ①⑤③④②⑥
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A . 彭觞为妄作 B . 芷阳间行 C . 固知死生为虚诞 D . 留侯张良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 生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 , 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其所 , 发为文章         畜:积聚 B . 知之深而信之者           笃:厚道 C . 而抄之                 假:借 D . 宗后学钧衡谨             识:记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穷天下山水奇迹           余乃共取编 B . 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 . 遂以雄天下             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 . 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②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③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 (4) 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⑤,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 ,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 , 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 . 敢为其               目:条目 C . 军皆定 , 将乃就舍     次:次序 D . 白刃始               合:交锋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其虚进/置杯焉 B . 是故智者之谋/且君尝晋君赐 C . 无以知士卒寒暑/蚓无爪牙 D . 炊者皆熟,将就食/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 . 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标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 . 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 . 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 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释】 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1. (1)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B .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C . 卿士,一作卿史、卿事。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文中指听孙昌胤汇报行冠礼情况的族内长官。 D .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 . 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说明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 . 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 . 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②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下面是某运动员代表在校运动会上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今天开幕的运动会将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将在这里超过自我,为班级而战,为荣誉而战!我重视地代表全体运动员立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遵守比赛规矩和赛场秩序,在比赛中团结互助,顽强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