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道 知识点题库

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 作《师说》以之 贻:dài,赠送  C . 授之书而习其句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yú,阿谀,奉承
选出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 从而师之 D . 闻道有先后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新修订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 B . 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Z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的讲话精神。 C . 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 D . 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的结论。 

师者,。 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顺流而 B . 踞而遨 C . 道也 D . 假舟楫者,非能
《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

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离家万里又年老多病的诗句是:“。”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学于师

A . 粪土当年万户侯 B . 稍稍宾客其父 C . 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 D . 渔人甚
文言文翻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B . 士大夫之 , 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宗族。 C . 位卑则足羞,官则近谀          盛:大、高。 D .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嘉:赞许。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李晓东喜爱读书,博学成才,今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B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大家这次外出旅游携带的行李很少,都轻装上了飞机 C . ①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②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山东等地为小雨加雪的天气 D . ①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②河北河南今年冬小麦喜获丰收,同比去年增产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 君子生非异也 D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疾其伪,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 B . 束联漆之         胶:胶水。 C . 故其制虽有以人   强:胜过。 D . 则无是           天:天性。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认为荀子不懂得礼,他对“礼”的理解不正确,而自己懂得了对“礼”的本意。 B . 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来教育老百姓,就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去遵守礼节了。 C . “礼”是从天性开始而又通过人为来完成,对于“礼”来说天性和人为二者不可或缺。 D . 教育人懂得并且施行“礼”,既要阻止他放诞傲慢之心,又要改变他贪婪欲念的天性。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②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4. (4) 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孔堂记

胡缵宗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不焉之谓礼        序:次序 B . 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 . 缵宗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 . 其尚之哉         勖:勉励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 . 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 . 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 . 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①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②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 (4)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知道,懂得。 B . 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 C . 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低下。 D .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读懂,理解。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C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聚而笑之 B . 道之不传也久矣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不焉 D .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传授。 B . 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说。 C .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岂、哪。 D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越发。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学有专长的人,与今天的专家学者意思相同。 B .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C . 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给人治病。 D .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 B . “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 . 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 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演奏曲中暂停时的情感和效果的句子是:“”,无声的音乐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从侧面表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巧。
  3. (3) 《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各有短长,彼此是可以互为师徒、互相学习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唯贤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