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知识点题库

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 作《师说》以之 贻:dài,赠送  C . 授之书而习其句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yú,阿谀,奉承
选出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 从而师之 D . 闻道有先后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 辍耕之垄上 B . 郯子之徒
C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新修订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 B . 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Z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的讲话精神。 C . 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 D . 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 . 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 . 而师之乃大惊,问所 D . 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 .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 .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 .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的结论。 

阅读《师说》全文,完成后面练习题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 (1) “说”是一种文体, 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2. (2) 联系全文,分析第三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有怎样的作用?

  3. (3) 有人说,第三段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是怎样认为的?

  4. (4) 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5. (5) 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 客有吹洞箫者 D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同的一句是(      )

A . 辍耕之垄上 B . 郯子之徒 C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 彼童子之师
下列各句中的“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善假于物也     

A . ③⑦ B . ④⑧⑨ C . ①②⑨ D . ⑤⑥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⑥⑧ C . ①②⑤⑥ D . ③④⑦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 (1)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仆道不           笃:深厚 B . 者数矣         是:这样 C . 雨少日           恒:经常 D . 南越中数州       被:被动
  2. (2) 下列解释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假令有取”的“假”与“假舟楫者”中的“假”不同义,前者是“假如”的意思,后者是“借”的意思。 B . “指目牵引”中的“目”与“范增数目”中的“目”都是动词,是“递眼色”的意思。 C . “又挈挈而东”中的“东”与“项王、项伯东向坐”中的“东”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但意思不同,前者是“向东走”,后者是“向东坐”。 D . “谁敢衒怪于群目”中的“衒”是“炫耀”的意思。
  3. (3) 本文中“吠日”“吠雪”的“犬”,亦即韩愈在《师说》中所批判的(    )

    A . 古之学者 B . 今之众人 C . 彼童子之师 D . 士大夫之族
  4. (4) 柳宗元在这封信中论述的要旨是(    )

    A . 自己学识浅薄,不敢当老师。 B . 韩愈抗颜而为师遭到不幸,自己不愿重蹈覆辙。 C . 批判当时不尚师道的恶劣风气。 D . 说明岭南下雪,自己病了,不能胜任当老师。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意义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师之不传也久矣 B .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惑②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C .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 ①圣人之所以为②是故亦圣,愚亦愚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其下圣人也亦远 矣,而学于师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C . 是故亦圣,亦愚 D . 学而遗,吾未见其明也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 生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⑤,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 ,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 , 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 . 敢为其               目:条目 C . 军皆定 , 将乃就舍     次:次序 D . 白刃始               合:交锋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其虚进/置杯焉 B . 是故智者之谋/且君尝晋君赐 C . 无以知士卒寒暑/蚓无爪牙 D . 炊者皆熟,将就食/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 . 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标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 . 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 . 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