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知识点题库

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师道不复,可知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B . 择师教之 耻学于师 C . 其皆出于此吾前 D . 不拘时 学
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 .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 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 句读之不知 B . 凌万顷之茫然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其年之先后  (岂,难道)        顺流而也     (东进) B . 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风气)      襟危坐      (端正) C . 圣人也远矣    (居……下,不及)  江陵       (向下) D . 圣人无师     (平常,普通)    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学于师

A . 粪土当年万户侯 B . 稍稍宾客其父 C . 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 D . 渔人甚
下列加线字与“吾从而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孔子郯子 B . 道也 C . 巫医乐百工之人 D . 古之学者必有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君子生非异也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普遍。 B . 士大夫之 , 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宗族。 C . 位卑则足羞,官则近谀          盛:大、高。 D .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嘉:赞许。
下列句子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思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则耻师焉  ⑦不耻相师  ⑧或师焉,或不焉

A .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 .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知道,懂得。 B . 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 C . 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低下。 D . 六艺经传皆习之   通:读懂,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传授。 B . 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说。 C .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岂、哪。 D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越发。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学有专长的人,与今天的专家学者意思相同。 B .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C . 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给人治病。 D .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 B . “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 . 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 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 , 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其所 , 发为文章         畜:积聚 B . 知之深而信之者           笃:厚道 C . 而抄之                 假:借 D . 宗后学钧衡谨             识:记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穷天下山水奇迹           余乃共取编 B . 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 . 遂以雄天下             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 . 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②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③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 (4) 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        ;而南宋           , 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        。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        , 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画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B . 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C . 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D . 中国画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 . 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C . 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D . 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B .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C . 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 D . 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下面是某运动员代表在校运动会上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今天开幕的运动会将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将在这里超过自我,为班级而战,为荣誉而战!我重视地代表全体运动员立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遵守比赛规矩和赛场秩序,在比赛中团结互助,顽强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课内文言文阅读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B . ①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②惑不从师 C . ①不如登高博见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 .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师不必贤弟子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 不拘于时 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 (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B . 不耻相            师:老师 C . 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 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演奏曲中暂停时的情感和效果的句子是:“”,无声的音乐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从侧面表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巧。
  3. (3) 《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各有短长,彼此是可以互为师徒、互相学习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唯贤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