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将一小球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m,然后又落回到O点,则小球在这个往返过程中位移的大小和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

A . 25m,25 m B . 50 m,0 C . 0,50 m D . 25 m,50 m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属轨道ABC,AB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37°,一小物块放在A处(可视为质点),小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现在给小物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1m/s.小物块经过B处时无机械能损失,物块最后停在B点右侧1.8米处(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 (1) 小物块在AB段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

  2. (2) 小物块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

  3. (3) 求AB的长L.

一列在海南东环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和谐号”列车,若人和车的总质量m=1.0×105kg,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0s,求:

  1. (1) t=10s时列车的瞬时速度v;

  2. (2) 这段时间内列车的位移;

  3. (3) 列车所受的合外力F.

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运行,将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的距离为l.则(   )

A . 行李在传动带上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行李在传送带上始终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 . 行李在传送带上可能有一段时间不受摩擦力 D . 行李在传送带上的时间一定大于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求:

  1. (1)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
  2. (2) 物体的质量m;
  3. (3) 0~3s内物体位移s的大小;
  4. (4) 0~3s内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平均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时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
  1. (1) 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2. (2) 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内的位移比第14s内的位移多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B . 小球加速度为0.1m/s2 C . 小球第15s的初速度为2.8m/s D . 第15s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已知物体在AB、BC上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每隔2s将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s

0

2

4

6

v/(m·s-1)

0

8

12

8

图片_x0020_100004

A . 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B . 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 C .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D . 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离开直升飞机后先做4s自由落体运动,后张开降落伞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4s,最后沿竖直方向再做19s匀减速直线下降,着地时速度是2m/s,(g取10m/s2

图片_x0020_100009

  1. (1) 求4s末时运动员的速度和减速下降时的加速度;
  2. (2) 求跳伞员离开直升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C . 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D . 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如图为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H为数字毫秒计、A、B两个相同的光电门,H可以测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闭合开关S吸住铁球,拉开S,球下落到A门时毫秒计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显示时间为以一定初速度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s,现将光电门B缓慢下降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s、t数值,现画出 图片_x0020_1331993100图片_x0020_526968865 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b、斜率为k,根据以上信息可知:铁球经过A门处的瞬时速度为vA=,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图片_x0020_1764948395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s后停止运动,那么,汽车在这连续的两个1s初的速度之比和这连续的两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分别为(   )
A . v1∶v2=2∶1 B . v1∶v2=3∶1 C . x1∶x2=2∶1 D . x1∶x2=3∶1
假设在某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7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 (1) 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 (2) 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
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
A .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 :…: B .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 C .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D .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4:9:…
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A处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不计空气阻力.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2 cm B . 0.98 cm C . 4 cm D . 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
如图甲所示是某款名为“风火轮”的玩具,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虚线框内所示。整个装置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小车(可视为质点)从A点水平弹射出,沿直线轨道 通过阻挡门(阻挡门的位置可在 间调节)后经回旋弯道的最低点B点选入竖真回旋弯道,再通过直线轨道 从C点水平飞出,轨道各部分平滑连接,小车进入得分区域 则挑战成功。已知A、B之间的距离 ,圆形回旋弯半径 之间的距离 之间的高度差 ,水平距离 .小车与直线轨道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因数均为 ,其余电阻均忽略。小车质量 ,经过B点的速度 与经过弯道最高点的速度满足关系
  1. (1) 若小车从C点飞出后恰好到达N点,求小车在C点的速度大小;
  2. (2) 若小车恰好能够过回旋弯道的最高点,通过计算分析小车能否进入得分区域:
  3. (3) 若小车经过阻挡门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之此为 ,当小车以 的初速度弹出时,阻挡门距离A点多远距离时,小车能够进入得分区域。
物体做单一方向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的关系图像(v2 _x图像)如图所示,物体开始的位置坐标为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体在1.5x1处的瞬时速度大于 B . x1-2x1物体做加速度改变的减速直线运动 C . x1-2x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D . 0-2x1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021年9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假设返回舱最后阶段在降落伞的作用下竖直下降,如图所示。从下降速度为时开始计时,此后返回舱可视为匀减速下降,经过时间降落到地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 B . 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 C . 返回舱在时刻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D . 返回舱在时刻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许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就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实验,把10颗水球排成一条直线,还找来专家对着这排水球开枪,没想到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四个水球就能够挡住子弹!设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相同 B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 C . 每个水球对子弹的冲量不同 D .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动能变化相同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一辆带有向后喷射装置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1kg,现给小车里装入10个相同的小球,每个小球质量为m=1kg。车上的喷射装置可将小球逐一瞬间向后水平喷出,且相对于地面的速度都是vo=20m/s,每间隔相等时间喷出一个小球。已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小车和车内小球总重力的k=0.2倍,g=10m/s2.

  1. (1) 喷出第一个小球时,小车同时也获得一个反向速度,求此时整个系统增加的机械能;
  2. (2) 求喷出第三个小球后,小车的速度v3
  3. (3) 调整第四个及以后的每个小球喷出速度,可使得接下来的每个小球喷出后小车的速度都等于v3。求第四个小球和第五个小球喷出的速度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