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 蓝瓶子实验 知识点题库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制取及观察Fe(OH)2 B .   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C . 实验室制取NH3 D . 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 . 不慎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布盖灭 D . 配制1.00mol/L 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
四种仪器中,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 . B . C . D .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 B .    C . D .
水合肼(N2H4·H2O) 是一种强还原剂,沸点118.5℃,熔点-40℃,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属于二元弱碱,在空气中可吸收CO2而产生烟雾。水合肼的制备装置如图。

  1. (1) 装置A的名称为。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溶液之前,应先从右侧导管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2. (2) 水合肼可用含NaOH 的NaClO溶液氧化尿素[CO(NH2)2]溶液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制备水合肼时,分液漏斗应盛装(填标号)。理由是

    a.NaOH 和NaClO 混合溶液      

    b.CO(NH2)2 溶液

  4. (4) 弱酸性条件下水合肼可处理电镀废水,将Cr2O72-还原为Cr(OH)3沉淀而除去,水合肼被氧化为N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常温下Ksp[Cr(OH)3]= 10-32 , 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可视作沉淀完全。则Cr3+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5. (5)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收集装置有缺陷。请你写出改进措施:
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其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制备该物质的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SO2= Na2S2O5 , 某研究小组利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制备焦亚硫酸钠并探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采用下图装置制取Na2S2O5 , 装置Ⅲ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①装置Ⅰ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加浓硫酸前需要将装置內的空气排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②装置Ⅱ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③从装置Ⅲ中分离出Na2S2O5晶体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裝置Ⅳ的作用是,盛装的试剂为

  2. (2) 将0.5mol 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测得该溶液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上述条件下Na2S2O5溶解于水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知识解释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3. (3) 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4. (4) 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通常是以游离SO2的含量计算,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 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该研究小组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 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g·L-1 , 该数据说明某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 (填“是”或“否”)达到我国国家标准。

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酒精

氢气

浓硫酸

氢氧化钠

A . A    B . B    C . C    D . D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
A . 25mL量筒    B . 25mL酸式滴定管 C . 25mL碱式滴定管    D . 有刻度的50mL烧杯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CO32-、SO42-和Cl
  1. (1) 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④,⑤冷却结晶。
  2. (2) 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__(填字母)。
    A . 左盘重,样品轻 B . 左盘轻,砝码重 C . 右盘重,砝码轻 D . 右盘轻,样品重
  3. (3) 在进行②③④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②;③;④
  4. (4) 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3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

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 1 0 0 mL 的 量 筒 量 取 8. 5 mL 水 B . 为了不造成浪费 , 实验 剩余的 药品 放回原瓶 C . 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 .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久罝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显淡红色 B . 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先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C . 萃取前,须向分液漏斗中加少量水,检查旋塞芯处不漏水,方可使用 D . 抽滤完毕,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间橡皮管,后关闭水龙头
某些地区的自来水含有 Fe3+ , 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的方法获得少量纯净的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B . C . D .
一种从废旧锂电池(主要含LiCoO2 , 及少量Al、Cu)中制备钴酸锂的工艺流程如下:

  1. (1) 碱浸泡用来除去废旧电池中的,为提高该物质的去除率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两条)。
  2. (2) 向“残渣”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 , 放出大量气泡,写出LiCoO2与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设溶液中c(Co2+)=0.1mol⋅L-1 , 为沉淀Co2+ , 向“滤液2”中加入 (NH42C2O4 , 而不用Na2C2O4。利用如下数据说明原因:。[已知:25℃时0.1mol/L (NH42C2O4溶液pH约为6.4;0.1mol⋅L-1 Na2C2O4溶液pH约为8.35;Ksp[Co(OH)2]=6.0×10−13]
  4. (4) H萃取Cu2+的原理可表示为:Cu2++2HR⇌CuR2+2H+。实验室进行萃取实验用到的两种玻璃仪器是;向有机层中加入反萃取剂

    (填化学式)可将Cu2+反萃取至水层。

  5. (5) 已知Li2CO3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加入Na2CO3溶液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从光盘中提取 (其它金属忽略不计)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 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

A . “氧化”过程若在加强热和强酸性条件下进行,可提高氧化速率 B . “氧化”过程还生成 ,则可能的化学反应为 C . “操作Ⅰ”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D . “还原”过程中 转化为无害气体 ,则理论上消耗 可提取
下列仪器不需要标注温度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电泳实验证明Fe(OH)3胶体粒子带电

干燥一氯甲烷气体

排除盛有0.100 mol/L盐酸的滴定管中的气泡

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A . 称取3.000 g的干海带——电子天平 B . 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 C .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水混合液——漏斗 D . 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 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误差,以下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 称量时,天平的托盘上放两个大小相同的纸片 B . 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少量水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生成10 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V(稀硫酸)/mL

    1

    20

    3

    20

    ①除图示所列举的仪器,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重要仪器是

    ②实验Ⅰ和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或“=”)

  2. (2) 下列方法不能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____(填字母)。
    A . 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B . 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许浓硫酸 C . 在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浓硝酸 D . 在稀硫酸中滴加少许硫酸铜溶液
  3. (3) 等质量的锌分别与4份50 mL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反应前温度/℃

    金属状态

    1

    1.0

    20

    块状

    2

    1.6

    25

    块状

    3

    1.6

    30

    块状

    4

    1.6

    25

    粉末状

    ①实验(填实验组别序号)可表明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②实验2和4表明也可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