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如图为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

  1. (1)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铜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为
  2. (2) ②中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①中挥发出的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③中溶液依然澄清,④中溶液褪色.想要立即终止铜与硫酸的反应,最恰当的方法是

    a.上移铜丝,使其脱离硫酸

    b.撤去酒精灯

    c.拔去橡胶塞倒出硫酸

  3. (3) 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将其中溶液分成两份做如下实验:

    加入试剂

    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份

    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份

    加入氯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完成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④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5. (5) 上述实验结束后,发现①中试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出现,冷却后将试管中的物质缓缓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出现的现象是
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题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 (1) 仪器C的名称是.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
  2. (2) 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填“快”或“慢”).
  3. (3) 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 , 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
  4. (4)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
  5. (5) 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题9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原因是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 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B . 要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将蔗糖的水解液加入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至沸腾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产生 C . 在进行乙醇的消去反应时,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D .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取出加热,铜丝又会变为黑色,反复几次,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证明是否生成了乙醛
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 (1) Ⅰ.实验探究

    图中A是制取氢气的装置,从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择一部分组装成一套能随开随停的装置,选择的仪器编号是

  2. (2) 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其作用是
  3. (3) 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符合题意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 . 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 . 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 . 打开K1、K2 通入氢气                        D . 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4. (4)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Ⅱ.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 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操作2的名称是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填“偏 大” “偏小”或“不变”)。

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相关产物性质。

  1. (1) 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盛装的液体是,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
  2. (2) 干燥管B、D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或“碱石灰”),干燥管D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3. (3) 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NaOH+ NO2=  + NaNO2+ H2O

  4. (4) 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选用下列必要的装置(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完成验证实验。

    已知:

    i. NO+NO2+2OH-=2NO2-+H2O

    ii气体液化温度如下:

    气体

    NO2

    NO

    液化温度

    21 ℃

    -152 ℃

    ①仪器的连接顺序(按从左→右连接,填各仪器字母)为

    ②实验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加入试剂,在反应前的操作是

    ③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装置C的作用是

    ④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中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现在有NO、NO2的混合气6 L,可用同温同压下7 L 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钇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含钇矿石(Y2FeBe2Si2O10),工业上通过如下生产流程可获得氧化钇。

图片_x0020_100051

已知:①该流程中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1

3.1

 Y3

6.0

8.2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铍元素和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1. (1) 写出Na2SiO3的一种用途
  2. (2) 若改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Y2FeBe2Si2O10组成,则化学式为
  3. (3)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判断,常温下,氯化锶溶液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写出氯化锶的电子式:
  4. (4) 欲从Na2SiO3和Na2BeO2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

    ① 最好选用盐酸和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操作即可实现。

    A.NaOH溶液      B.氨水      C.CO2      D.HNO3

    ② 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为使Fe3沉淀完全,用氨水调节pH=a时,a应控制在范围内;继续加氨水调节pH =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方法是:
  6. (6) 煅烧草酸钇时发生分解反应,其固体产物为氧化钇,气体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草酸钇[Y2(C2O4)3·nH2O]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符合题意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在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外壳腐蚀

B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C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铜绿在空气中受热分解能得到铜单质

D

有漂白性

能使酸性 溶液褪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 . 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6种 C . 向植物油和矿物油中分别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加热,冷却,可以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D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后,冷却,再向水解液中加入几滴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以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实验室利用该装置制备少量氯气

验证非金属性:

Cl>C>Si

加热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备Fe(OH)3胶体

A . A   B . B   C . C   D . D
为了探究甲烷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方案。

  1. (1) (甲方案)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如图所示。Ⅰ瓶放在光亮处,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并夹紧弹簧夹a和b。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a、b,观察到有水倒吸入Ⅰ瓶中,但水并不能充满Ⅰ瓶。除了上述现象外,该实验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Ⅰ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B . Ⅰ瓶中出现白雾 C . Ⅰ瓶内壁出现油状物质 D . Ⅱ瓶中与Ⅰ瓶现象相同
  2. (2) (乙方案)探究甲烷与氧化剂反应,如图所示。已知碳化铝(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甲烷。

    实验现象:溴水不褪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下列问题:

    碳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4. (4) 下列对实验中的有关现象与结论叙述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推知甲烷不能与卤素单质反应 B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结论是通常条件下甲烷不能与强氧化剂反应 C . 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无颜色变化,结论是甲烷不与氧化铜反应 D . 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推断氧化铜与甲烷反应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 (5) 经测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时每消耗1mol甲烷转移电子7mol,写出实验时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浓硫酸的作用是,集气瓶中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填“能”或“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
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K、Ba2、Al3、Fe3、I-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c.沉淀完全溶解;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①可以排除的存在。
  2. (2) 由②可以证明的存在;同时排除的存在。
  3. (3) 由③可以证明的存在;写出c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4. (4) 由④可以证明的存在,同时排除的存在。
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 ,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a中的试剂为,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干燥,得到 晶体。d的作用是,可选用试剂 (填编号)。

    a.       b. c.        d.

  3. (3) 取少量 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 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 振荡,静置后 色。可知该条件下 的氧化能力 (填“大于”或“小于”)。
  4. (4) 制备 时,温度过高会生成 。当 时,该反应中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验证非金属性:S>C>Si

实验室制乙烯

蒸发结晶获得晶体FeSO4·7H2O

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浓硫酸与Cu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可抽动的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 试管c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 . 将试管a中的溶液冷却后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 D . 浸碱棉团的作用是吸收SO2 , 防止污染环境
为了证明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F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E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采用了可以抽动的金属丝来代替传统的固液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2. (2)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目的是,一段时间后,当看(填现象)时,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
  3. (3) 将A中铁丝放入稀硝酸中,装置A中产生(填“无色”或“红棕色”)气体。用E向F中鼓入空气,烧瓶F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4) 若反应后向A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则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反应结束后,再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目的是
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

配制银氨溶液

将过量的溶液滴入氨水中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加入饱和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液

D

验证苯和液溴反应有生成

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向FeSO4溶液中滴加2滴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K++Fe2++[Fe(CN)6]3-=KFe[Fe(CN)6]↓

②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证明Ka2(H2CO3)>Ka(HClO)

③把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证明有乙炔生成

④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95%的乙醇溶液,析出深蓝色晶体,是因为溶液的极性降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②③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通入足量 , 生成淡黄色沉淀,证明具有氧化性 B . 向淀粉水解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未水解 C . 向丙烯醇中滴加酸性溶液,溶液褪色,证明丙烯醇中含有碳碳双键 D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

产生白烟

X可能是浓硝酸

B

向5mL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1mL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再加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D

将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分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CCl4溶液

Br2/CCl4溶液褪色

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烯烃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装置乙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4. (4) 装置丁中收集氯气的方法是,在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放入红色鲜花,观察到鲜花褪色,原因是
  5. (5) 装置戊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充分反应后,将氯离子传感器插入广口瓶丙的溶液中,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用强光照射瓶中溶液,采集数据所得图像如图所示。

    ①A点溶液发生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A点溶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