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物质性质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已知: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mol•L1 , 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物质的量相等 B . 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C . X溶液溶质为AlCl3 , Y溶液溶质为NaAlO2 D . 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 (1) 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含单质碳)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 (2) 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 , 应先用(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 (3)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 (4) 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CO2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为确认CO2的存在,需将M(装有澄清石灰)添加于 (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 (6) 如果气体Y中含有H2 , 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乙醚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溶剂,也用作药物生产的萃取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实验室通过乙醇脱水制备:

【原理】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170℃时产生CH2═CH2 , 长时间加热还会发生脱水、氧化还原反应等)

【主要物质物理性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浓硫酸

10.35

340

互溶

互溶

互溶

乙醚

﹣89.12

34.5

微溶(在盐溶液中溶解度降低)

互溶

互溶

乙醇

﹣114.5

78.4

极易溶

极易溶

极易溶

【装置】

_x0000_i1123

【实验步骤】

I、加浓硫酸和95%乙醇各12mL于三颈瓶中,并将三颈瓶浸入冰水中冷却,将25mL95%乙醇加入滴液漏斗,组装好仪器.

II、加热三颈瓶,使反应瓶温度迅速上升到140℃,然后开始慢慢滴加乙醇,控制合适的滴加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135﹣145℃.

III、反应停止后,去掉热源,得粗产品.

IV、将粗产品转入仪器A,依次用8mL5%NaOH溶液、8mL试剂B、8mL(两次)饱和CaCl2溶液洗涤.

V、处理后的粗产品最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至澄清,经操作C得到16.8g乙醚.

请回答:

  1. (1) 在步骤I中,向三颈瓶中加乙醇和浓硫酸的顺序是先加,再加
  2. (2) 比较改进装置中两根冷凝管中水温的高低,如果用橡皮管将一个冷凝管的出水口接到另外一个冷凝管的进水口,有关说法和操作方法最合理的是       
    A . 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B . 冷凝管1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C . 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a→b→d→c D . 冷凝管2的水温相对高,水流方向为d→c→a→b
  3. (3) 反应过程中发现温度计1正常,温度计2的读数比预计温度高,为保证实验成功,可进行的操作是       
    A . 适当加快滴液漏斗中乙醇的滴加速度 B . 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C . 将温度计2拔高一点 D . 加快冷凝管中水的流速
  4. (4) 改进装置能将产率提高50%,传统装置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5. (5) 在步骤IV中,仪器A的名称是
  6. (6) 在步骤IV中,用NaOH溶液时为了除去,然后用试剂B洗涤NaOH,以免跟CaCl2产生沉淀,试剂B最好是(“乙醇”、“蒸馏水”、“饱和NaCl溶液”).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 , 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 (1) SO2与Fe3+反应的还原、氧化产物分别是(填离子符号).
  2. (2) 下列实验方案可以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       
    A . Na2SO3溶液与HNO3 B . 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 . 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 . 铜与热浓H2SO4
  3. (3) 装置C的作用是
  4. (4) 如果有280mL SO2气体(已折算为标态)进入C装置中,则C中,50mL NaOH溶液的浓度至少为mol/L才能达到目的.
  5. (5) 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一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 ,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原因是

  6. (6) 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的作用是
  2. (2) 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3. (3)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4. (4)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5. (5)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6. (6)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

A中溶液变为红棕色

吹入热空气

A中红棕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实验操作Ⅱ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3. (3) 装置C的作用是,C中盛放的药品是
  4. (4) 实验操作Ⅲ,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元素氯和溴的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写出步骤、现象、结论,要求简洁、准确).

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NaCl溶液、KBr溶液、氯水、溴水、四氯化碳、酒精;仪器自选.

步骤:

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现象:

结论:

某兴趣小组采用以下装置进行铁粉和水蒸气的实验,并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探究.

  1. (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2. (2) 用下图装置检验生成气体,连接顺序为(用字母表示)a

  3. (3) 证明反应后的固体中存在二价铁(限选试剂:1mol/LH2SO4、2mol/LHNO3、3%H2O2、0.01mol/LKMnO4、NaOH稀溶液、20%KSCN溶液、Fe2(SO4)3溶液)

    步骤一:取反应后固体浸入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并洗涤固体,其目的是;

    步骤二:取过滤后所得固体加入过量,过滤;

    步骤三:

  4. (4) 取B中反应后的固体加足量稀硫酸溶解,再先后滴加KSCN溶液和氯水,溶液红色加深。请从平衡角度解释红色变深的原因
战国时《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蜃”与草木灰、水混合后,经一系列操作得晶体M,M的溶液可用于造纸过程树皮脱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B . “煤饼烧蛎房成灰“过程中只涉及分解反应 C . 经提纯后,晶体M的焰色反应星浅紫色 D . “一系列操作“指的是过滤、蒸发、结晶、过滤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

  1. (1) 装置 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最好是下列哪种, 其作用是

    a.NaOH 溶液   

    b.NaCl 溶液   

    c.H2O   

    d.NH4Cl 溶液

  3. (3) 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 K 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 B 中现象是。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水     

    b.酸性 KMnO4 溶液           

    c.饱和 NaHSO3 溶液   

    d.浓溴水

  4. (4) 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 18 mol·L—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物质是(填字母)。

    a.BaCl2 溶液   

    b.锌粉   

    c.紫色石蕊试液   

    d.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

室温下,某同学进行CO2与Na2O2反应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下图装置制备纯净的CO2

    ①丙装置的名称是,乙、丙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

    ②若CO2中混有HCl,则HCl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按照下面的装置图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①先组装仪器,然后,再用注射器1抽取100mL纯净的CO2 , 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玻璃珠。

    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 , 其目的是,为达到相同目的,还可进行的操作是

  3. (3) 实验结束后,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体体积为65mL,则CO2的转化率是
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现象

产生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的气体

两试管中均颜色变化

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钠表面有气泡生成

结论

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单质氧化性:Cl2>Br2>I2

非金属性Cl>S

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3 mol氢气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食物的增白、防腐等,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使用。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烧杯F中的试剂可以是.(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b.饱和Na2CO3溶液c.NaOH 溶液d.饱和NaCl溶液

  3. (3) 实验时装置E中溶液的现象为
  4. (4) 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无明显现象,装置C红色褪去,则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一定不是(填化学式)。
  5. (5) 学生甲预测装置D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装置D中产生了少量白色沉淀。为进一步探究产生沉淀的原因,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的Ba(NO3)2和BaCl2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中G、H、I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烧杯

    实验现象

    G

    无白色沉淀产生,pH传感器测的溶液pH=5.3

    H

    有白色沉淀产生

    I

    有白色沉淀产生,I中出现白色沉淀比H中快很多

    ①据 G 中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②H 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其产生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I 中出现白色沉淀的速率比 H 中快很多的原因可能是

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他们制备Cl2依据的原理是:MnO2+ 4HCl(浓) MnCl2+ 2H2O + Cl2↑,应选用上图A、E装置中的(填序号)制Cl2 , 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
  2. (2) 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
  3. (3) NaOH溶液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或HSO

B

将甲醇和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紫红色褪去或变浅

甲醇被氧化成甲酸

C

向双氧水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KMnO4催化H2O2分解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或者SO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B

验证结合H+的能力:CO<AlO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C

验证可溶性MR为强酸强碱盐

25℃,测得MR溶液的pH=7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各盛有5mL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图中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装置甲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干燥氨气 B . 装置乙可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CO2生成 C . 装置丙可用于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D . 装置丁可用于制备金属锰
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 ,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B . 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强 C . c、d两根导管必须插入溶液中,保证气体与充分接触 D . 使用Y形管甲时,应将固体转移到浓硫酸中
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分离苯和甲苯

验证乙酸酸性强于苯酚

制备溴苯

制备并检验乙炔

A . A B . B C . C D . D
A~G分别代表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纯净物,其中A、B、C、D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焰色试验均呈黄色,其中D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物质间相互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D的化学名称为
  2. (2) B的主要用途有(写两种)。
  3. (3)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 (4) 去除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的方法是
  5. (5) 3.9g固体D与足量F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6. (6) 查阅资料知:向D固体与E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为探究其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①验iii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综合分析实验i-iv,解释实验ii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