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5 综合实验设计实践 知识点题库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1. (1) 实验I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i)盛放浓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是

    (ii)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i)B中生成氯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iv)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原因是

  2. (2) 实验II  测定圆底烧瓶中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乙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实验:

    ①进行甲方案实验:准确量取冷却后的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该次滴定所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b.重复滴定三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ii)反应完毕,读取H2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a.冷却至室温b.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 (1) 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先

    ,然后微热A,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请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A中制取氨气的原理

  3. (3) 装置B中盛放试剂是

  4. (4) 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C处酒精灯,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

    (答现象);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2.4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

  6. (6) 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

已知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4价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亚硝酸钠(NaNO2),

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和连接用的乳胶管已经省略).为了完成该实验,按气流方向A→E→C→B→D→尾气处理装置(略)顺序连接以下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仪器P的名称是
  2. (2) 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检查气密性并装入药品后,要进行以下三项操作:a.点燃酒精灯,b.滴加浓硝酸,c.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则它们正确顺序是(填字母编号).反应开始时先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
  4. (4) 实验中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E中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有
  5. (5) 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后发现亚硝酸是弱酸,性质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生成一氧化氮.装置D中充分反应后,设计实验证明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
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2装置制取并探究SO2气体的性质.

①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所需SO2的是(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浓H2SO4

②组装完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③若要证明c中生成的气体是SO2 , 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后,再(填实验的操作)试管d中的溶液,颜色又恢复,证明气体是SO2

④指导老师指出应增加一尾气吸收装置,并帮助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装置,其中合理的是(填序号).

实验室制取乙炔常因含杂质生成少量H2S,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以确证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炔和H2S.

  1. (1) 如图所示A、B、C、D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填序号)

    A.; B.; C.; D.

    ①CuSO4溶液  ②NaOH溶液  ③溴水  ④KMnO4酸性溶液

  2. (2) 能说明H2S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 (3) 使用装置B的目的是_,
  4. (4) 使用装置C的目的是
  5. (5) 确证含有乙炔的现象是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有剧毒;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在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资料:①H2S可溶于水(约1:2),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

②H2S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③H2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1. (1) 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制取H2S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A中是CuSO4溶液,B中放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C中是FeCl3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有黑色沉淀(CuS)产生,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B中的现象是

    ③C中只有浅黄色沉淀产生,且溶液变浅绿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D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填标号).

    a.水      b.盐酸    c.NaCl溶液      d.NaOH溶液

  2. (2) 为进一步探究﹣2价硫的化合物与+4价硫的化合物反应条件,小组同学又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将等浓度的Na2S和Na2SO3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

    无明显现象

    实验2

    将H2S通入Na2SO3溶液中

    未见明显沉淀,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浅黄色沉淀

    实验3

    将SO2通入Na2S溶液中

    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S    Ka1=1.3×10﹣7;Ka2=7.1×10﹣15

    H2SO3   Ka1=1.7×10﹣2;Ka2=5.6×10﹣8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条件下,+4价硫的化合物可以氧化﹣2价硫的化合物.

    ②将SO2气体通入H2S水溶液中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溶液pH随SO2气体体积变化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填序号).

  3. (3) 文献记载,常温下H2S可与A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 现将H2S气体通过装有银粉的玻璃管,请设计简单实验,通过检验反应产物证明H2S与Ag发生了置换反应
用如图装置进行浓硫酸和木炭反应的实验,并检验有CO2和SO2两种气体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虚线框内有一处错误,请指出,装置B的作用是
  3. (3) 装置C中酸性KMnO4溶液用于除去SO2 , 其目的是.(填序号)

    甲:防止SO2干扰CO2的检验   乙:吸收CO2气体     丙:检验SO2

  4. (4) 装置E的现象是,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铝镁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为测定己除去表面氧化膜的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共他元素)镁的质量分数,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1. (1) [方案1]准确称最ag铝镁合金样品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该样品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剩余固体质量为bg,则铝镁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列出计算式即可)。若未洗涤过滤后的滤渣,则最终测量结果是。( 填“偏低、偏高、不影响” )。

    [方案2]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2. (2) 同学们选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是
  3. (3) 同学们经讨论认为甲装置有两个方面会引起较大误差,分别是
  4. (4) 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乙。乙中导管a的作用是。若实验前后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mL。
常温下,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图片_x0020_8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 (1) 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2. (2) 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4. (4) 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5. (5)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
A . NaOH和CO2 B . Al2(SO43和NaOH C . Na2CO3和HCl D . Al2O3和NaOH
              
  1. (1)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CCl(填“>”、“<”或“=”),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
  2. (2) Mg2C3可以和水作用生成丙炔,试写出Mg2C3的电子式
  3. (3) 写出乙醇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探究甲烷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方案。

  1. (1) (甲方案)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如图所示。Ⅰ瓶放在光亮处,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并夹紧弹簧夹a和b。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a、b,观察到有水倒吸入Ⅰ瓶中,但水并不能充满Ⅰ瓶。除了上述现象外,该实验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Ⅰ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B . Ⅰ瓶中出现白雾 C . Ⅰ瓶内壁出现油状物质 D . Ⅱ瓶中与Ⅰ瓶现象相同
  2. (2) (乙方案)探究甲烷与氧化剂反应,如图所示。已知碳化铝(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甲烷。

    实验现象:溴水不褪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下列问题:

    碳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4. (4) 下列对实验中的有关现象与结论叙述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推知甲烷不能与卤素单质反应 B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结论是通常条件下甲烷不能与强氧化剂反应 C . 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无颜色变化,结论是甲烷不与氧化铜反应 D . 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推断氧化铜与甲烷反应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 (5) 经测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时每消耗1mol甲烷转移电子7mol,写出实验时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浓硫酸的作用是,集气瓶中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填“能”或“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不溶性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 (1) X除了含有H、O元素外,还有元素(填元素符号)。
  2. (2) 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3. (3) 写出X的化学式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

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

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澄清石灰水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图像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饱和溴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银饱和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B

向盛有乙苯的试管中滴加3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紫色不褪去

C

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O2

黄色变浅

D

装有甲烷和氯气的试管置于光亮处

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壁有液珠

A . A B . B C . C D . D
在实验室中,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去)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液体逐滴滴入②中,则预测的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酚酞溶液

过氧化钠

溶液始终为红色

B

稀硫酸

苏打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C

浓盐酸

二氧化锰

产生黄绿色气体

D

浓氨水

氯化银

固体溶解

A . A B . B C . C D . D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该操作的目的是
  2. (2) 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原因是
  3. (3) 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4. (4) 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人空气,E装置内气体颜色加深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反应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
  6. (6) D装置的作用是。若一定体积的 ,被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溶液质量增加 ,则x的值为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备无水FeCl3固体

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

B

检验浓H2SO4催化纤维素水解的产物含有还原糖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 , 加热

C

配制1L1.0mol/LNaCl溶液

将58.5gNaCl固体直接溶于1L水中

D

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测0.1mol/LCH3COOH溶液的pH

A . A   B . B   C . C   D . D
某班同学想要设计实验验证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1. (1) I.第一组同学拟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所示原电池装置,用铝片和铜片作电极,电解质为H2SO4溶液,

    写出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此电池工作时导线中电流方向为:(选填“铜→铝”或“铝→铜”)。

  2. (2) 乙同学将铜电极换成镁电极,如图乙所示,实验发现也可组成原电池,此时铝片上有气体产生,则此原电池中负极是。(填“镁片”或“铝片”)。
  3. (3) 由以上实验推断,当把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若B上发生还原反应,则A、B金属的活泼性可能是(填“A>B”或“A<B”)。
  4. (4) II.为了验证元素周期律相关的结论,另一组同学也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新制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②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少量I2固体加入NaCl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淀粉溶液,振荡,静置

    溶液变蓝色

    ④将少量I2固体加入Na2S溶液,振荡后静置

    溶液变浑浊,出现淡黄色沉淀

    方案①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方案④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以上方案可知S、Cl、Br、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
  6. (6) 实验结论:周期表中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规律为
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为研究溶液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 (1) Ⅰ.溶液的配制:

    配制溶液时,先将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浓盐酸的作用是

  2. (2) Ⅱ.探究溶液与碱性物质的反应

    溶液与悬浊液的反应:向2mL悬浊液中加入2mL 1mol/L溶液,得到红褐色悬浊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溶液与溶液的反应向2mL1mol/L的溶液中加入2mL1mol/L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和无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Ⅲ.探究溶液与足量锌粉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足量锌粉,然后加入30mL 1.0mol/L的溶液,搅拌,充分反应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收集并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Zn的性质与Al相似,能发生反应:

    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5. (5)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
  6. (6) 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泡;

    iii.将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并加热,产生大量气泡;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