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5 综合实验设计实践 知识点题库

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不同的实验.其中a为用于鼓入空气的气囊,b为螺旋状铜丝,c中盛有冰水.

  1. (1) 若用A装置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则还需连接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中应加入试剂 

  2. (2) 该小组同学欲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则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再用制得的乙醛进行银镜反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滴入3滴乙醛溶液

    ②一边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③振荡后放入热水中,水浴加热

    ④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此过程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其中甲的作用是
  3. (3)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有水和.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4. (4) 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字母序号),然后,再通过(填实验操作名称)操作即可除去.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KI淀粉溶液中.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

  1. (1) 若所制取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F接G、H接、A接E.
  2. (2) 实验开始后装置5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装置3的作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若溴离子的还原性弱于碘离子的还原性,通过实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SO2 , 有人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确认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乙烯和SO2 .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品红、NaOH溶液、溴水、浓硫酸.

  1. (1) ①﹣④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可重复)依次是
  2. (2) 确认有乙烯存在的现象是
  3. (3) 写出装置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结构简式)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 (1)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另外两现象为

  2. (2)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3.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第一步)
  4. (4) 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       ;(填标号)
    A . B . 饱和石灰水 C . 饱和食盐水 D . 饱和 NaHCO3 溶液
  5. (5) 【实验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 AgNO3 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该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为

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某实验小组同学看到一则报道:某造纸厂误将槽车中漂白液(NaCl和NaClO的混合液,其中有效成分为NaClO)倒入盛放饱和KAl(SO42溶液的池中,造成中毒事件.该小组同学为探究中毒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小组成员甲同学依据漂白液具有漂白消毒的性质推测,漂白液中ClO具有氧化性.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10mL漂白液,依次加入Na2SO3溶液和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Ⅱ.另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发现溶液红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褪为无色.

    Ⅲ.再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观察溶液红色立即变为无色.

    ①由实验Ⅰ得出ClO具有氧化性,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对比实验Ⅱ和Ⅲ说明ClO氧化性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

  2. (2) 小组成员乙同学依据(1)中的实验提出: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有Cl2生成,为此进行如下实验:

    首先,他利用pH计分别测得漂白液pH>7,饱和KAl(SO42溶液pH<7.然后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是否能反应生成Cl2

    ①在测定漂白液pH的实验中,乙同学没有选择pH试纸的理由可能是

    ②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硫酸,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预计只有观察到以下现象,才能说明漂白液与酸性溶液混合会产生Cl2

  3. (3) 为了进一步了解漂白液生产和保存的实际意义,小组其他成员还研究漂白液的稳定性,他们查阅资料,下图是30℃时,pH=11的漂白液中NaClO的质量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图2:

    ①分析分解速率v(Ⅰ)与v(Ⅱ)的大小关系是v(Ⅰ)v(Ⅱ),原因是

    ②4d~8d,Ⅰ中v(NaClO)=mol/(L•d)(常温下漂白液的密度约为1g/cm3 , 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对Cu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研究的问题和过程如下:
  1. (1) 为探究Cu(OH)2是否和Al(OH)3一样具有两性,除选择Cu(OH)2外,必须选用的试剂为(填序号).

    a.氨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冰醋酸

  2. (2) 为探究不同价态铜的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CuO粉末加热至1 000℃以上完全分解成红色的Cu2O粉末,该实验说明:在高温条件下,+1价的Cu比+2价Cu更(填“稳定”或“不稳定”).

    ②向Cu2O中加适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一种红色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可知,在酸性溶液中,+1价Cu比+2价Cu更(填“稳定”或“不稳定”).

  3. (3) 为了探究氨气能否和氢气一样还原CuO,他根据所提供的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如图2,装置A产生氨气,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h.

    ①实验开始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K,发现浓氨水没有滴下,如果各仪器导管均没有堵塞,则可能的原因是

    ②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装置E中收集到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无颜色变化,点燃的镁条可以在其中燃烧,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C中的球形装置的作用是

甲同学认为Ca(OH)2与CO2能反应,而NaOH与CO2不能反应,因为实验室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乙同学怎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与乙同学一起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实验。

 

【提出假设】NaOH溶液与CO2能反应。

  1. (1) 【设计方案】常用 反应制取CO2气体;
  2. (2) 请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填字母),不选择其它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3. (3) 验证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第一步: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立即旋好盖子,振荡


    NaOH溶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CO2气体

    第二步:取上一步中所得溶液,加入盐酸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假设成立。

  4. (4) 【总结与反思】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做一个对比实验,其理由是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验证NH3能还原CuO,并对还原产物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验证NH3能还原CuO

    试剂X为

  2. (2) 请将提供的装置按合理顺序连接。g→
  3. (3) 装置B的作用是
  4. (4) 证明NH3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是
  5. (5) II.探充还原产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Cu2O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Cu2O+H2SO4(稀)=Cu+CuSO4+H2O。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0.4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静置

    若无现象

    ①证明红色固体为

    若溶液变蓝

    ②证明红色固体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取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6.4g


    ③经计算,红色固体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

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是一种氧气吸收剂,为红棕色晶体,易被氧化,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和乙醚(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其制备装置及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往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过量锌粒、适量CrCl3溶液。

②关闭k2打开k1 , 旋开a的旋塞并控制好滴速。

③待三颈烧瓶内的溶液由深绿色(Cr3)变为亮蓝色(Cr2)时,把溶液转移到装置乙中,当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a的旋塞。

④将装置乙中混合物快速过滤、洗涤和干燥、称量。

  1. (1) 实验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
  2. (2) 三颈烧瓶中的Zn除了与盐酸生成H2外,发生的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实验步骤③中溶液自动转移至装置乙中的实验操作为
  4. (4) 装置丙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是
  5. (5) 为洗涤[Cr(CH3COO)2]2·2H2O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先用盐酸洗,后用水洗     b.先用水洗,后用乙醚洗

    c.先用水洗,后用乙醇洗     d.先用乙醇洗,后用乙醚洗

  6. (6) 一定条件下,[Cr(CH3COO)2]2·2H2O受热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请设计实验检验CO的存在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图片_x0020_115973652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a

A中溶液变为红棕色

吹入热空气

A中红棕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实验操作Ⅱ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3. (3) 装置C的作用是,C中盛放的药品是
  4. (4) 实验操作Ⅲ,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 (6) 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操作Ⅱ吹入的热空气,会干扰(5)中结论的得出,你认为是否干扰,理由是

    ②实验操作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为证明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某小组按下图装置制备乙烯并检验其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图片_x0020_790874827

  1. (1) 首项检验该装置气密性。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是
  2. (2)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药品的顺序是:先加入,再缓慢加入,最后再加入几粒碎瓷片。
  3. (3) 加热圆底烧瓶,使温度迅速上升到℃,观察到烧瓶中的无色液体逐渐变黑。该黑色的物质是
  4. (4) 酸性KMnO4溶液很快褪色,但不能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理由是
  5. (5) 选用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也不可用)来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请在a,b装置间补充装置,按编号依次排列,并按照对应顺序写出装置内所放的药品。

    图片_x0020_1771602232

    装置:a→ →b

    药品:(a药品略)(b酸性KMnO4溶液)

  6. (6) 若将b中酸性KMnO4溶液换成溴水,溴水也能褪色且可观察到b底部有少量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该无色油状液体中含有溴元素?
  7. (7) 试设计一条以 图片_x0020_1617223322 为原料合成 图片_x0020_1455904891 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甲 目标产物)
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用MgCl2和AlCl3分别与过量氨水反应

探究Mg、Al的金属性强弱

D

往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氨水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B

测定H2O、H2S的热分解温度

比较氧、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C

室温下,分别将铝片与铁片浸入浓硝酸中

比较铝、铁的金属性强弱

D

将稀盐酸滴加到NaHCO3溶液中

比较氯、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选择必要的仪器,按顺序连接好装置(填装置序号)。
  2. (2) 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
  3. (3) 实验时,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待装置E中出现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
  4. (4)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钠块表面变黑,继续加热后,钠燃烧,有白烟生成。两种产物中有一种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工业中用量很大。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离子反应广泛用于化学研究、化工生产、医疗诊断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1. (1)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工业上,可用足量的稀氨水吸收少量SO2 , 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3. (3) 某硫酸厂每天排放1.12×104m3(标准状况)尾气,其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2。现用浓度为0.5 mol/L的NaOH废碱液(假设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处理,每天至少需要这种废碱液的体积为L。
  4. (4) 某同学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 , 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取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操作,依然不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____(填标号)。
    A . 通入Cl2 B . 滴加稀硝酸 C . 滴加稀盐酸 D . 滴加NaOH溶液
  5. (5) 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作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

    方案甲: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Cu→CuSO4

    方案乙:Cu→CuO→CuSO4

    ①方案甲中,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

配制银氨溶液

将过量的溶液滴入氨水中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加入饱和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液

D

验证苯和液溴反应有生成

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氯气是制备系列含氯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可采用如图装置来制取。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a的作用是

  2. (2) 实验室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ClO溶液在不同pH下的细菌杀灭率(%),以探究“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表。

    NaClO溶液浓度

    (mg·L-1)

    不同pH下的细菌杀灭率(%)

    pH=4.5

    pH=7.0

    pH=9.5

    250

    98.90

    77.90

    53.90

    500

    99.99

    97.90

    65.54

    ①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相同条件下,HClO的杀菌消毒能力(填“强于”、“弱于”或“相当于”)NaClO的杀菌消毒能力。

    ②下列关于“84消毒液”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与双氧水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增强杀菌消毒能力

    b.其杀菌消毒能力与其浓度无关

    c.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

    d.喷洒在物品表面后适当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杀菌消毒效果

  3. (3) ClO2和NaClO2均为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已知NaClO2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NaClO2·3H2O晶体,高于38 ℃时析出NaClO2晶体,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①将ClO2通入到NaOH和H2O2混合溶液中,可制备NaClO2溶液。所得溶液在减压和55 ℃条件下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后,,低于60℃干燥,得到干燥的NaClO2 (补全实验步骤)。

    ②一种有效成分为NaClO2、NaHSO4、NaHCO3的“二氧化氯泡腾片”,能快速溶于水,得到ClO2和NaCl,理论上每消耗1molNaClO2生成ClO2的量为mol。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B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向溴乙烷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振荡静置

C

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向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

D

区分苯、乙醇、CCl4三种无色液体

分别向三种无色液体中滴加溴水,振荡静置

A . A B . B C . C D . D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与CuO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 . a中药品为氯化铵固体 C . b中可能有生成 D . c中能收集到氨水,d中可收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