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原电池电解池的组合装置图。请回答:

  1. (1) 若甲池某溶液为稀H2SO4 , 闭合K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材料A为碳棒B为Fe,则:①A碳电极上发生的现象为

    ②丙池中E、F电极均为碳棒,E电极为(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如何检验F侧出口的产物

  2. (2) 若需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甲池原电池装置,则B(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3. (3) 若甲池为氢氧燃料电池,某溶液为KOH溶液,A极通入氢气,

    ①A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若线路中转移0.02mol电子,乙池中C极质量变化g。

  4. (4) 若用少量NaOH溶液吸收SO2气体,对产物NaHSO3进一步电解可制得硫酸,将丙池电解原理示意图改为如下图所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已知某离子反应为:8Fe2++NO3-+10H+=NH4++8Fe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Fe2+为还原剂,NO3-被还原 B . 消耗1mol氧化剂,转移电子8mol C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D . 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式为Fe2+-e-=Fe3+
250℃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H=+56.76kJ•mol-1 , 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 是吸热反应 B . 是放热反应 C . 是熵减少的反应 D .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Mg(OH)2沉淀的pH=9),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A管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是A管溶液由红变黄,B管溶液不变色 B . A管中发生的反应:2H2O+2e+Mg2=H2↑+Mg(OH)2 C . 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看到木条复燃 D . 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呈黄色,白色沉淀溶解
425℃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H2(g)和2mol I2(g)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26.5kJ/mol,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V=.
  2. (2) 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了的时间是,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
  3. (3)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氧能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暴晒后失水、溶解吸热,夜里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 B . 将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充分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 C . 生活、生产中大量应用氢能源,首先要解决由水制备氢气的能耗、储存和运输等问题。 D . 垃圾焚烧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厂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NaOH和盐酸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试剂。
  1. (1) Ⅰ.某同学用0.200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浓度

    将5.0 g烧碱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配成250 mL待测液,取10.00 mL待测液,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2. (2) 由下表数据得出NaOH的百分含量是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3. (3) Ⅱ.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测血钙的含量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可将2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 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溶液。

    ②将①得到的H2C2O4溶液,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 , 还原产物为Mn2+

    ③终点时用去20 mL 1.0×10﹣4 mol/L的KMnO4溶液。

    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4. (4) 滴定时,将KMnO4溶液装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5. (5) 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6. (6) 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如果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酸性KMnO4标准液润洗,则测量结果

    ②滴定前后读数都正确,但滴定前有气泡,而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量结果

  7. (7) 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mol/L。
  8. (8) Ⅲ.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测定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如改用0.0275 mol NaOH固体与该盐酸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9. (9) 已知盐酸和NaOH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   )
A . 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 .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C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 D .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图1吸收多余氨气且防止倒吸 B . 用图2收集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C . 图3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 . 用图4实验室制取氯气
下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图片_x0020_954269203

  1. (1) 含酚酞的0.01 mol·L-1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 (2) 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①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③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 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 (3) 向0.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填“左”、“右”或“不移动”)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认识到,几乎在所有的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例如放热、吸热、发光、放电等等。如果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变化都是放热的 B . 化学变化都是吸热的 C . 反应物所含能量等于生成物所含能量 D .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能量会发生变化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2NO2=2NO+O2△H=-184.6kJ/mol(反应热) B . S(s)+O2(g)=SO2(g)△H=-184.6kJ/mol(燃烧热) C . C(s)+ O2(g)=CO(g)△H=-184.6kJ/mol(燃烧热) D .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反应热)
下列各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化的是(      )

图片_x0020_1623033055

A . HCl和NaOH的反应 B . Al和盐酸的反应 C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 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释放能量 B . 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 C . “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 D . “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
某自热饭盒的热能来源于水和生石灰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 . 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 热能也可由NH4NO3溶于水来提供 D . 该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依据事实,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 (1) 在25℃、101kPa时,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 , 吸热131.5kJ:
  2. (2) 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 (3)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kJ·mol-1

    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如图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碳化镁()可用于制备乙炔()。制备的原理为。以海水为原料制备碳化镁的工艺如下:

海水溶液

  1. (1) 氢氧化镁浊液中混有少量 , 提纯的操作是
  2. (2) 电解熔融的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3. (3) 实验室制备HCl的原理是(浓) , 用图1中的装置制备一瓶纯净的氯化氢。

    ①气流从左至右,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填标号)。

    ②D装置干燥管的作用是

    ③C装置的反应中利用了浓硫酸的(填标号)。

    a.难挥发性       b.强氧化性             c.吸水性

  4. (4) 制备碳化镁的装置如图2所示(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已知: , 副产物有等。

    ①仪器M的名称是

    ②B装置中的试剂是。F装置中集气瓶收集的气体有(除水蒸气外)(填化学式)。

    ③假设各物质完全反应,根据下列物理量可以计算出的质量的是(填标号)。

    a.乙醇的体积和密度          b.镁的质量           c.浓硫酸的体积和密度

电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列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 水力发电厂 B . 火力发电厂 C . 潮汐发电厂 D . 风力发电厂
当今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研发CO2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CO2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过程中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反应I:

反应II:

  1. (1) ①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反应II逆反应活化能Ea(逆)为120 , 则该反应的Ea(正)活化能为

  2. (2) ①反应I在催化剂M表面进行,其中CO2生成CH3OH的历程如下图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TS表示过渡态,能量的单位为e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

    B.本历程共分为5步反应进行

    C.本历程的决速步骤的反应为:

    D.加入催化剂M可以提高甲醇的平衡产率

    ②在催化剂M表面进行反应I,当起始量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体系中CO2的转化率为α(CO2),在T=400℃下α(CO2)随压强变化关系和在p=60MPa下α(CO2)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在T=400℃下α(CO2)随压强变化关系的是(填“a线”或“b线”);a、b两线的交点E对应的平衡常数(填“相同”或“不同”)。当α(CO2)为80%时,反应条件可能是

  3. (3) 温度为T℃时,在一个刚性容器中模拟工业上合成CH3OH,往容器中通入1molCO2、3molH2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随着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压强/MPa

    120

    105

    95

    90

    88

    88

    (已知:CH3OH选择性=)

    请计算反应开始至4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MPa/min;此时CH3OH的选择性为80%,则反应I的压强平衡常数Kp=(只列计算式,压强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化学无处不在。利用化学原理对生活、生产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明矾净水利用了Al3+的水解原理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体现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C . 镀铅管截口处易生锈是铅成为阳极的缘故 D . 调大燃气灶中空气的比例,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提高了燃气的燃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