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 . 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 .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 . 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 . 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 . 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 .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淮海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辽沈战役
中共最早提出工业化是在(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七届二中全会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

A . 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B . 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 . 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D . 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说法的历史依据是(   )

A . 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B . 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C .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邓.小平的下列军事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指挥了淮海战役②创建抗日根据地③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④和平解放西藏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①④
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该调查说明(    )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A . 《大公报》立场客观公正 B . 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 . 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 . 民众失去对国民政府的信任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 .   展开战略反攻 B . 实施辽沈战役 C . 进行淮海战役 D . 发起渡江战役
老照片是对历史的形象记录。以下老照片拍摄的背景是(      )

A . 战略反攻取得决定胜利 B . 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 . 全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  )

A .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C .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作战打响 D . 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向中央汇报:下一步“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经中央批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了(  )
A . 徐州会战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 .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 渡江战役结束后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人民解放军的严正警告,擅自闯入我军渡江作战地段,还炮击人民解放军阵地,人民军队坚决地予以了还击,这就是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这一事件体现出(   )
A . 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B . 当时中英两国处于对峙的局面 C . 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 D . 英国积极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