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 . 社会制度不同 B . 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 . 经济政策不同 D . 外交权利不同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

A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 “求同存异” C .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 .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 .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下列关于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最确切的表述是

A . 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B .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C . 组织并监督中央人民政府 D .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指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共的领导

④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导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建国前夕,毛.泽东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愿迄今实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伟大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一观点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 . 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 . 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 . 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 . 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
A . 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D . 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1) 写出材料一中图2和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 B . C . D .
“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该宪法(    )
A .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 . 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农业劳动模范山东省代表吕鸿宾回忆了悲痛的历史和解放后当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的情况,说:“(这次)庄里选到乡里,乡里选到县里,县里选到省里,省里选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该怎样高兴。这体现了(    )
A . 直接民主原则 B . 人民民主原则 C . 民主集中原则 D . 民主监督原则
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    )
A . 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B . 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C . 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 . 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村民自治制度
201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5日上午闭幕,会期10天半。关于两次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49年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 1954年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 . 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结束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   )

A .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 . 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 .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 . 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便在国民中准确地区分出普通民众和敌视新政权并伺机破坏的敌对分子……公安部与1950年和1951年分别颁布了《关于特种人口的暂行管理办法》《城市户口暂行管理办法》。1958年,公安部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它基本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现代基础工业,并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成因及改革方向》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开始缩小,在加上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要消化这些劳动力,光靠农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农村人口势必要向城市移动和流动。……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关于农民进入城市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市落户。

——摘自《城市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实行户籍制度的意义。
  2. (2)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管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