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开国大典 B . 中共七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美建交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大清国龙旗              ②五色旗             ③五星红旗

A . 图①具有君主专制统治的色彩 B . 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 图③确定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A . 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 . 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 . 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 . 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 . 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 . 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 . 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 . 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 . 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里克利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农田水利的兴修 C .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 .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见下图照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而欢呼”。他们为之欢呼,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    )

A . 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 . 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着等到它来到。”由此可知(    )

A .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 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C . 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 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基层民主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D .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1. (1) 结合材料一,二,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
  2. (2) 据材料三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 . 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 C . 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D . 表明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 . 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 . 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 . 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吸引黄炎培出山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实行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制度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建国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1. (1)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如《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选举法》以及各种《条例》也相继出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 . 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 .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C . 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毛.泽东在评论新中国某制度时称“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该制度最可能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 . 革命委员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