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1954年以后

A . 全国政协开始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 B . 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C . 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 政协和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同等地位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分别颁布于1912年、 1949年、1954年 B .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 .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 .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   )

A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 . 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 . 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 . 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为维护统治的需要,将商鞅以来的律令加以补充修订,形成《秦律》。其中《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私自移动田界者,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还规定:士伍偷盗110钱者,要判处四年徒刑;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劳役30天。不仅对偷盗者本人处以严刑,对共犯、知情者或偷盗者的家属也要同样处罪。《秦律》主要内容是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经济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保护官僚地主特权的诉讼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

“一家之主有权将其财产和奴隶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有继承人,就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假如奴隶偷窃或使主人受损,可以将奴隶拍卖以补偿主人的损失。”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中国梦”、“人民”、“法治”成为习.平讲话中的关键词。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中国青年报》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秦朝颁布《秦律》的主要目的。《秦律》的实施与秦朝最终的结局有何联系。

  2. (2) 依据材料二,可知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强法治建设的意义。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浙江某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

A . 共同团结奋斗 B . 共同繁荣发展 C . 民族平等 D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请回答:

  1. (1) 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2) 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确立哪些主要政治制度?

  4. (4) 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国家的监察体制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公民大会.它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等;二是五百人会议,在没有召开公民大会期间,承担着对国、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的监督职责等;三是陪审法庭,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利。雅典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 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三:l927年至1949年,这一除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大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l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力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检察通讯员制度。——于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国家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秦至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监督制度的异同。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依法治国的方略
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它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A .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 .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 .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 .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不同的“祭孔”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材料一:“星期休息,又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劬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昨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

——《鲁迅日记》(1913年9月28日)

材料二:2014年9月24日,习.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出席该项大会。他强调……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新华网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组织“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看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 (1) 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 (2)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 (3)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 (4) 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
A . 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 . 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 . 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 . 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内容的是(   )
A . 大会通过了人民政协章程 B . 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C .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反映建国初期的基层民主选举 B . 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C . 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D . 选民证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统一印制
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A .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 . 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 . 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 .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