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点题库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 .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 .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不能表明

A .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 . 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 C . 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D . 日本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 .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 . 两极格局的确立 C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 .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事件

A . 亚非会议 B .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 .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 .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B .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C .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提到,“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苦难……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苏美英的行动直接导致(   )

A .   德国分裂 B . 朝鲜半岛分裂 C . 越南战争 D . 两极格局形成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

A .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B .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C .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    )

A . 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 .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 .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 . 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1947年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是(    )

A .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 . 尽快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 C . 维护美国经济利益 D . 使欧洲服从于美国的意志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 .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 . 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 . 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 . 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苏联这种“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出于预谋的挑衅、不正当地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对美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材料中“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指(    )
A . 发起朝鲜战争 B . 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C . 成立经互会 D . 成立华约
材料一: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至2007年)

比较材料一、二,选取两则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冷战”终结的不是一个权力的时代,而是权力的格局。正基于此冷战”之后依然是冲突,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多极格局确立恰恰受到诸多不穗定因素制约,使其必经曲折过程。“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沉渣泛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材料二:由于苏联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适应战后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益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失敗。……美国的相对衰落、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进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西方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经济上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导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和不可逆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新生力量),他们有的已成为地区大国,并有发展成为世界一极的潜力。这种情况直接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怎样的态势。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
  2.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的“不平衡”和一个“新生力量”的含义。
  3. (3) 你认为“冷战”后出现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
A . 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B . 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C . 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 D . 调整美苏之间的关系
某1974-1976年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沃尔特・斯托塞尔认为,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软摇滚或歌手兼作词者米歇尔的《巴黎自由人》等,能够对受压抑已久的苏联民众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建议政府派出唐·麦克林、琼尼·米歌尔和詹姆斯·泰勒等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苏联民众。斯托塞尔此举主要表明(  )
A . 美国政府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B . 苏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 C . 用艺术外交来改变美苏关系 D . 意图影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某协定规定:“对一个和数个成员国武装攻击”将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部分西方国家通过签署该协定,建立了一个无限期的和范围广泛的军事同盟,美国正式地承担了保障西欧安全的义务,同意向欧洲的重新武装提供资金和设备,由此,美国首次加入这种类型的军事联盟。该协定是(   )
A . 《联合国家宣言》 B . 《北大西洋公约》 C . 《凡尔赛和约》 D . 《北大西洋宪章》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 不结盟运动 B . 联合国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欧洲联盟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图片_x0020_815422342

A . 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 .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 . 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 .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194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委员会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共30条,第一条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它在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之后,强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这就是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说明宣言是各种意识形态在战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妥协的产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某些西方大国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
历史学家会根据某种“意义”划分历史时期。表2是某种划分“世纪”的方法,它的主要依据应是(   )

表2

世纪

起止时间

年数

18世纪

1689—1815

126年

19世纪

181—1914

99年

20世纪

1914—1989

75年

A . 世界市场的发展进程 B .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 C . 世界政治格扁的演变 D . 西方民主体制的兴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