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点题库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 .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 .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 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 抛出马歇尔计划 C .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 .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 . 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 .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 . 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麦克阿瑟就明确宣称占领日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然而,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促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 )

①日本处于美苏两大势力圈的交点,战略地位重要

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遏制中国的国际影响

③蒋介石政权的垮台,打破了美国以中国为基地称霸亚洲的迷梦

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日本可以发挥防波堤的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 . 宣布实行多党制 C .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 .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的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战争起因是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的第19个省。

材料二:大洋网2003年3月20日报道,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003年2月初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对伊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救命呀!

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英国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异同。
  2. (2) 以上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包括(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反映了当时(  )

A .   美国有意停止对欧洲的援助 B . 美国不愿意为北约承担更多责任 C . 军备竞赛拖垮了美国经济 D . 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
A . 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 . 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 . 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 . 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加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 .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
A . 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 . 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C . 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 . 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A . 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 . 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 . 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 . 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下图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美、亚洲、非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 . 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 B . 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C . 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D . 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

①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④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 .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C . 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D . 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这表明当时(   )
A . 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须打开苏联市场 B . 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 C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D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其他国家对不结盟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扩大”“目前被富国所垄断的技术革命,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进步的主要机会”。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的关注点转变为(   )
A . 发展经济的政治意义 B . 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C . 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向 D . 美攻苏守的争霸态势
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 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 . 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 D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东德虽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曾要求实现德国统一,但它后来认为“统一是不现实 的”。出现“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在于(   )
A . 两极格局导致欧洲的分裂 B . 美苏冷战对峙的格 C . 东、西德国经济上的差异 D . 德意志民族成分一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说,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只是一个提供援助的伙伴, 而不是军事保护者,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长篇咨文中, 把只针对亚洲的尼克松主义正式发展成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美国必须分担作为伙伴的义务”“美国的软弱无力会使可能的侵略者情不自禁地作出危险的错误估计”“在同盟国的合作下,在不损害自己力量的情况下,我们将设法找到一些领域,以便使冲突得到和解,使彼此的争夺得到避免”。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王月《走向缓和——尼克松时期美国战略调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