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点题库

如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 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A .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联产到组责任制 B . 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联产到组责任制 C .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联产到组责任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D .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联产到组责任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在田福堂看来,他的“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

A . 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 . 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 C .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 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事件是我国两次开放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材料二 下列内容是我国关税的两次调整: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新税则将中国关税税率定得很低,中国土货出口税率高于洋货的进口税率;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降低关税总水平,从16.4%调到15.3%。

材料三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两次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95年,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通商口岸和经济特区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相似之处?经济特区设置在上述四个地点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两次关税调整的目的各是什么?
  3. (3) 评述材料三中所反映的两件事在我国开放史上的地位。
  4. (4)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对外开放的本质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980年,党平反了党史上最大的冤案,为恢复了名誉(   )

A . 彭德怀 B . 贺龙 C . 刘少奇 D . 朱德
自1949年至2008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但其中1961年、1967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导致下降的共同因素是(    )

A . “左”倾错误的影响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 三大改造未完成
1978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

A . “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B . 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C . 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 . 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这不能说明的是(    )

A . 中共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B . 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C .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许多共性 D . 违背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材料二:2006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税占比例较高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 )
A . 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 B . 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 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 D . 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一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 .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作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
A .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 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下图所示A地的举措是(  )

A . 创办经济特区 B . 确定为开放城市 C . 建立特别行政区 D . 开发与开放浦东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

“吃饱肚子为先”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

A . 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 . 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 . 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 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
A .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 .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 .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 .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   )
A . 彻底的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 . 意在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
A .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 .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 计划经济时代 D . 市场经济时代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1953年总路线的提出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发表《论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