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题库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15分钟后, 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
1920年的《新妇女》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材料主要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作者(     )

A . 提倡婚姻自主 B . 听从父母之命 C . 遵从礼教风俗 D . 推崇新式婚礼

图所示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电报报文,通报了太和殿(太和门)失火的消息。下列有关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创了国人使用无线电报的先例 B . 失火原因和英法联军侵华有关 C . 中国的通信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D .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 .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 . 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 . 地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D . 社会风俗全盘西化是趋势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                     ②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

③政治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 .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 .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 . 报纸、广播的普及 D . 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下列关于齐鲁风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反差极大,形成鲜明对比 B . 鲁人风俗矫揉造作 C . 齐人男女“握手无罚,目眙不禁” D . 鲁国的风俗是对传统周俗的变革创新
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 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 )
A . 加倍征收土地税 B . 加倍征收户口税 C . 加倍付劳役 D . 加倍征收农业税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 .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 . 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 . 上海社会等级观念的淡薄 C . 经济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D . 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在昔闺中韵事,日焚香读书,曰燃脂写韵,今则以吸烟代之。吾人如涉足梨园及游戏场所,可见粉白黛绿者流,十之七必以纸烟实其樱唇,恣吸若狂,而昔人之所谓口脂香者,悉变为烟臭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这说明当时部分女性(  )

A . 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B . 思想获得彻底解放 C . 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D . 价值追求严重畸形
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

A . 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B . 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 C . 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 D . 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下图是一张侨汇券。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据此可以推断(  )

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

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 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完全是受外国影响的,”“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因素。”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述略》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    )
A .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B .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D . 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A .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B .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D . 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如图是近代重庆出版的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清光绪31年”“西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内弃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这表明《广益从报》(   )

A . 是典型的政治性报刊 B . 主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想 C . 具有启迪民众的作用 D . 有浓厚的崇洋媚外色彩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A . 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 .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 . 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 . 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