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题库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各项中不是中国传统社交礼仪的是(  )

A . 跪拜 B . 请安 C . 拱手 D . 握手
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A . 传单 B . 信件 C . 报纸 D . 书籍
辛亥革命后,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开始在中国出现并流行起来,这种服装款式应该是

A . 中山装 B . 长袍 C . 西装 D . 旗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宣传“时间就是金钱”,提倡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广州人特别崇尚温哥华“慢”式生活理念:高品质生活不在于工作有多忙、节奏有多快,而在于留出时间陪家人、慢下来欣赏自然,沉浸思考。下列对“慢”文化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B . 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 C . 违背了历史潮流 D . 体现了现代人文主义
190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A . 《定军山》 B . 《风云儿女》 C . 《渔光曲》 D . 《霸王别姬》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 . 《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 . 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 . 《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 .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B . “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 . “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 .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是(  )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③GDP迅速增长 ④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 .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 . 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了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 . 报纸和杂志 B . 铁路与飞机 C . 广播和影视 D . 网络与漫画

右图是刊发戏剧消息的《戏报》。下列有关这一报刊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 关注时事的新闻性报刊 B . 图文并茂的通俗性报刊 C . 适合市民的商业性报刊 D . 逻辑严谨的政论性报刊
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

A . 坚船利炮 B . 洋纱洋布 C . 自由平等观念 D . 欧洲风俗习惯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如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19世纪4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20世纪初期

代表刊物

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

《新青年》的创办;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A . 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 . 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C .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D .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1987—2015年公益广告主题的变迁

时间公益广告的主题
1987~1995年《公共走廊呼咦公共道德》《还是排队上车好》《喝酒四部曲》《敬老爱幼家庭和谐》《交通安全系列》《儿童礼貌教育》《希望工程》《戒烟有三关》等
1996~1998年《下岗再就业》《抗洪救灾》等
1999~2002年《知识改变命运》《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将爱心传递下去(洗脚篇)》《爱我中华再创辉煌》
2003~2009年《弘扬民族精神共同抗击“非典”》《新北京新奥运》《爱心传递篇》《抗震篇》等
2010~2016年《孝道文化篇》《环境保护篇》《核心价值观》《筷子篇》《门》《你好2017》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假如你生活在1911-1913年的中国,你不可能见到的历史现象有(    )
A . 废止缠足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法令 B . 有生以来,度过了第一个国庆节 C . 通过电视了解到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 . 在外出时,被人强行剪掉了自己的辫子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
A .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B .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C .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D . 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舌尖上的中国2》近段时间火爆银屏。下列关于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西餐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饮食方式 B . 表面是饮食的变化,实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C . 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事事不如西人,也包括饮食在内 D . 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在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