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题库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

A . 1989年 B . 1992年 C . 1994年 D . 2000年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     )

A .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B . 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 .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D .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A . 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 B . 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 . 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D .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 .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 . 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 . 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 . 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 . 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 .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 .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的影响是()

①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②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如3G、iPhone、电子书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
A . 高科技产品的问世 B . 大量新事物涌现 C . 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 . 人们追求时尚
移风易俗是在发扬传统风俗健康有益成分基础上革除陋习恶俗。

清兵入关“剃发令”和辛亥革命“剪辫子”有什么区别?“文革”中“破四旧”与改革开放树新风有什么本质不同?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

A .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观察右图,该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 )

A .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 .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C . 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 D . 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  )

A . 明末清初 B . 清末民初 C . 新中国初期 D . “文革”时期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人有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Q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互联网已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 . 互联网发展颠颠覆了传统行业 C . 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 .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行业都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清朝“预备立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包括废除满汉通婚的禁令等。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保护民权、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材料表明(    )
A . 习俗演变受到政治环境影响 B . 传统习俗转变为西方礼仪 C . 礼仪革新为了维护革命成果 D . 政体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上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A . 变革社会风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B . 变革经济,发展机器生产 C . 变革政治,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 “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
A . 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实的历史 B . 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 . 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 . 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 . 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 . 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 . 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 . 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组数据统计,它反映了(    )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8

A . 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各项支出均呈上升趋势 B . 市场经济确立使各项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 C . 改革开放后信息交流和人口流动情况明显 D . 文教娱乐服务支出上升导致食品支出下降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