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题库

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②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③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 .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 . 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 .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 . 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 . 顾炎武 B . 黄宗羲 C . 王夫之 D . 李贽
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C .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D . 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这体现了当时

A . 重农抑商的要求 B . 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 工商食官的要求 D . 抑制土地兼并的要求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 . “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 . “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C . “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D .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2. (2) 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3. (3)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1. (1)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 . 特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 B . 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C .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 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

A . 抗清斗争的高涨 B . 宋明理学的兴盛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西方思想的影响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A . 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B . 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C . 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 . 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晚晴学者章梫曾评说到:“中国浅人略涉东西国一二家之学说,如染狂毒,如饮鸩酒,不自知其身之生死,并未尝窥见船山、梨洲之书,如果能够略读船山、梨洲之书,忠爱之心油然兴发,岂复有革命平权等事乎?”这反映出(   )

A . 顾炎武的学说仍没有超脱出传统儒家范畴 B . 明清思想对黄宗羲的理论理解程度较低 C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黄宗羲的思想有本质区别 D . 清末一系列改革都发端于明清思想家的理念
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   )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制天命而用之” C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   )

A . 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 . 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 . 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 . 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

A .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 B .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 .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 . 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A . 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 . 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 . 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D . 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清史稿》对顾炎武评价道:“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这段材料的核心是(    )
A . 顾炎武的学风是务实的 B .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C . 顾炎武反对专制统治 D . 顾炎武关心百姓疾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 (3) 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儒家思想蕴含着许多治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由此,推断他提出的治国理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 (3) 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
  4. (4) 上述材料为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哪些借鉴?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
A .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 . 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 . 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 . 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