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题库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 B .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 . 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 D .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 三种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作者要表达的是

A . 重农抑商思想 B . 工商皆本思想 C . 重商主义思想 D . 资本主义思想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 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B .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 . 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 D . 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2. (2) 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3. (3) 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 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 . 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 . 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 .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

A . 民主共和思想 B . 经世致用思想 C . 唯物辩证思想 D . 离经叛道思想
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于丹论语心得》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益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朱子语录》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 (2) 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有何积极影响?

  3. (3) 概括材料三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黄宗羲属于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
A .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 B .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C . “君臣友朋,相为表里” D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中国知识阶层是从传统的士绅阶层中脱胎分化而来的,他们是最具有现实感的群体。每当面临激烈社会变迁的时候,他们往往在社会变革中扮演最为激进的角色。

请回答:

  1. (1) 明清之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知识界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概述其主要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
  2. (2) 传统知识分子主张重义轻利,而洋务知识分子主张“商战”,状元张謇弃官从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文革”结束后,知识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看法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 . 建立一家之法 B . 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C . 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D . 建立君主立宪制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 .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 .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 .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 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 D .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 . 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 .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 .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 (1) 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 (2) 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3. (3) 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1. (1) 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 (3) 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相似点。
  4. (4) 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

A .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 .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 .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 .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    )
A .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 B .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C .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 D .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孔子,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
A .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C .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 D .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