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点题库

下列哲学家与其思想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赫拉克利特一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 是一团永恒的火 B . 普罗塔哥拉一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C . 苏格拉底一一认识你自己 D . 柏拉图一一一知识即美德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   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

A .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 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 构建民主法治社会 C .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这是因为
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②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④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A . 韩非子:“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 .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 . 墨子:“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D . 黄宗羲:“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 .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 . 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 .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 . 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是反映资产阶级希望和要求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⑤鼓励了一些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斗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           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           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           现代派艺术出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金庸先生认为,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大量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金庸先生所言:(   )

A . 放大了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 B . 对文艺复兴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C . 没有认识到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文化属性 D .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

A . 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 B .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C . 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 D . 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
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 . 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 . 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 . 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A .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平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 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編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材料三:“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候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理想国”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要影响。
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六十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材料二:下面是《权利法案》中的部分引文:

①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

④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⑥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⑧国会议员选举应是自由的。

⑨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弹劾或讯问。

⑬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必须时常集会。

——(英)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哪些制约?颁布该法案主要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第27条: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1. (1)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 (3) 材料四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主张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
A . 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B .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C . 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 . 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共同区域是(   )
A . 都诞生于亚洲地区 B . 都诞生于欧洲地区 C . 都诞生于美洲地区 D . 都诞生于非洲地区
主张“美德即知识”的哲学家是(    )
A . 普罗泰戈拉 B . 亚里士多德 C . 苏格拉底 D . 柏拉图
《世界小史》写道:“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   )
A . “他”想要破除宗教迷信 B . 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 . 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 . 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中庸之道是中西两大先贤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各自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符合他们中庸思想的是(    )

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③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