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点题库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 .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

A . 脱离罗马教皇统—德意志地区 B . 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 . 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 . 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 . 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C . 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 . 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 . 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 . 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 .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左图和右图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 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 . 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 .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新文化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佛罗伦萨虽然名义上仍处于以德国皇帝为首的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实质上却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城市政权归资产阶级性质的七大行会掌握,佛罗伦萨居全欧首位的毛织业、银行业的企业主——资本家成为城市政府的主人,也对佛罗伦萨的新文化建设握有领导管理之权,这就为新文化的繁荣滋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一词,派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三

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通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和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佛罗伦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复兴”是否符合它的实际?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达到“自由和平等”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设计了哪些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显著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 . 肯定人和人性 B . 否定教皇权威 C . 反对君主专制 D . 提倡因信称义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 . 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 . 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 . 创作的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为主 D . 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启蒙运动 D . 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

A .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 . 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 .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 . 倡导社会契约 B . 主张民主政治 C . 肯定人的价值 D . 反对宗教信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三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    )
A . 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 B . 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 C . 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 D . 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文艺复义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 . 脱离社会现实的需求 B . 忽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 C . 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 . 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其作品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婪的是(    )
A . 彼特拉克 B . 但丁 C . 薄伽丘 D . 莎士比亚
但丁的《神曲》认为“爱”是统摄宇宙的动力,也是组成世界的经纬,在诗篇的结尾,他庄严地写道:“我看见宇宙纷散的纸张,都被爱合订为一册”,全诗以“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结束,《神曲》对“爱”的礼赞,本质上反映出但丁(    )
A . 批判罗马教会的禁欲主义 B . 号召向封建统治者宣战 C . 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情感 D . 歌咏资产阶级人文精神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 .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
A . “信徒皆为祭司” B .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C .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 . “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 莎士比亚在①创作《哈姆雷特》 B . 康德在②撰写《纯粹理性批判》 C . 但丁在③发表《神曲》 D . 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