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题库

南宋初年为避金兵,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民间艺伎云集,南戏产生。从材料看,南戏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民间艺伎的交流 C . 杂剧艺术的促进 D . 市民的艺术需要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 . B . C . D .
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 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 . 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 . 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 . 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

A . 人物画       B . 山水画 C . 风俗画 D . 文人画
中国古文化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 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 . 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 .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 . 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 .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 人物画,形神俱备

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 . 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 . 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 . 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 .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下列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哪些剧种的著名演员

A . 昆曲、京剧 B . 京剧、元曲 C . 元曲、昆曲 D . 豫剧、京剧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体现中国古代书法注重形体严整和规范法度的是(  )

A . B . C . D .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 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 . 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 . “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 . 官僚 B . 市民 C . 皇族 D . 农民
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①北京成为四方艺人的聚集中心      ②北京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

③清朝皇室贵族、官员的欣赏爱好    ④闭关政策使民族戏曲剧种得到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 . 人物画 B . 山水画 C . 花鸟画 D . 文人画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   )

A .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 . 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C . 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 . 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下图说明(   )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 .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 .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 .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

A .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 . 天人合一 B . 诗画合一 C . 情景合一 D . 知行合一
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
A . 清朝时期 B . 明朝时期 C . 明朝中后期 D . 元朝末年
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准确而全面的是(    )
A . 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时期 B .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C . 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 D . 形成于乾隆年间
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取舍是当前我们塑造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我们需要像《十五贯》这样的戏…《十五贯》中《见都》一场那面堂鼓就很好嘛。你要见他,他官僚主义,不见你;你一击鼓,他就只好出来了。虽然这并不完全是事实,但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我们现在有些官僚主者甚至在“击鼓”后还不出来,连这个巡抚都不如呢……毛主席说的百花齐放,并不是要荷花离开水池到外边去开,而是要因地制宜,昆曲一时还不适应演现代戏,浙江昆苏剧团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从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的,改得切合了历史主义的要求。

——整理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二: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曾经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著名口号,他说“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叫作评判的态度。”“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京剧、昆曲等问这种东西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没有价值,那就应该坚决地划清界限。”同时,也有新文化运动者持有另外的观点,穆藕初作为一位新派人士,也强调应重视传统昆剧艺术的文化价值。他曾出资成立“昆曲保存所”、“昆剧传习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昆剧艺术家,为今天的国昆剧艺术奠定了基础。

——据严家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整理

  1. (1) 写出材料一“救活”的剧种产生的时间和地区,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五贯》在1956年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2. (2) 围绕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②如何解读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