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知识点题库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是

A . 《巴黎圣母院》 B . 《人间喜剧》 C . 《大卫•科波菲尔》 D . 《玩偶之家》
经典性作品《等待戈多》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个谜。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上述作品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

A . 现代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古典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以下名著是欧洲某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这一文学流派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是

A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 B . 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猛烈冲击 C .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光学理论和实践 D .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 . 现实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代表作有()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②《安娜·卡列尼娜》③《母亲》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
有学者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他们特别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甚至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据此可知,此文学的创作风格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古典主义 D . 印象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材料2:《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契契诃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贵族的昏庸。《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被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材料3: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

  1. (1) 根据材料1,《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2. (2) 根据材料2,《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列举与其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4分)
  3. (3) 根据材料3,你怎么评价黑色幽默派?它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
  4. (4) 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有学者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他们特别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甚至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据此可知,此文学的创作风格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古典主义 D . 印象主义
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   )

A . 浪漫主义文学 B . 现实主义文学 C . 现代主义文学 D . 后现实主义文学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18年10月30日,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世界文学史上与其风格类似的是()
A . B . C . D .
为反对学院派独霸艺坛,也为争取艺术独立,一群美国画家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起,他们以真挚、热情的态度描绘贫穷肮脏的现代城市角落,被评论家称为“传播丑陋的人”,被嘲讽为“垃圾箱画派”。从艺术风格上,他们应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现代主义 D . 理性主义
21世纪之交,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政权变更运动一“颜色革命”,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下列现象中的颜色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是(   )
A . 司汤达的红与黑 B . 莫奈的“光与色” C . 毕加索的“蓝与红” D . 摇滚乐的“黑与白”
有学者描述欧洲某文化流派时说:“他们留着长,不修边幅;他们厌恶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该文化流派 (    )
A . 反映了一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 . 批判了天主教禁欲主义观念 C . 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精神诉求 D . 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潮流出现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
A . 《悲惨世界》 B . 《战争与和平》 C . 《老人与海》 D . 《母亲》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一战后的革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
A .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 .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 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 . 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有学者形容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有的不满其执着于外在客观世界而走向了主体的灵魂居所,有的不满其具象描绘而走向了抽象表达,还有的不满其清晰可循的因果关系而走向了意识的自由流动。”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 . 《哈姆雷特》 B . 《西风颂》 C . 《人间喜剧》 D . 《等待戈多》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有过这样的表述:"19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这一表述揭示了(    )
A . 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 B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 . 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 D . 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