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A . 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 . 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 C . 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D . 中国已被支解的具体表现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 .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 (1) 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某同学在学习晚清政局时对清末“新政”特别感兴趣,但发现下列措施中有一项不在其列,请你帮助选出来(   )

A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 派遣留学生 C . 奖励实业 D . 编练新军
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   )


A . 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 B . 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 C . 清末设立“皇族内阁” D . 民国初年设立参众两院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 . 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 . 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 . 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 . 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 (1) 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出的是孙中山的(  )
A . 民族主义思想 B . 民权主义思想 C . 民生主义思想 D . 国民革命思想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 由君主立宪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 . 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C . 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想           D .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 . 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 .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 .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 .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完成:

  1. (1) 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思想的核心。
  3.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 . 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 . 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 . 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 . 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孙中山虽然两次发表了讨袁宣言,但没有真正领导讨袁战争,发动讨袁战争的人是(  )
A . 梁启超 B . 段祺瑞 C . 蔡锷 D . 黎元洪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 . 魏源 B . 张之洞 C . 严复 D . 康有为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  )
A .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 . 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 .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A .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 实行总统制 D . 实行责任内阁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世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议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1. (1) 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的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则?“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 (3) 材料三中两人的对话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民政府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在宪法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

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第一章:总  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  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三章: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  院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政治思想的特点。

  2. (2)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孙中山民主政治理想的差异。

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春秋》的真义在《公羊传》里可以看出来。《公羊传》讲“通三统”那就是说夏、商、周三代的法制并无沿袭,各代都因时制宜,造出各代的法制。“他”指的是(   )
A . 董仲舒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