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 . 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B . 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 . 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 . 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坚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行之。”这主要表明(  )
A . 慈禧太后准备用立宪抵制革命 B . 慈禧太后想派人出洋考察宪政 C . 慈禧太后已经决定实行宪政 D . 清廷下诏“预备仿行宪政”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 .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 .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 .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 早期维新派笔下的孔子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变法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实质的问题是(  )
A . 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 B . 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 C .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 . 认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 . 君主 B . 科学 C . 西学 D . 民权
“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 .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 . 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 .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让助手剪去了自己的辫子,3月10日下午3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下列选项直接暴露袁世凯后来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
A .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 .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 .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 . 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据此,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   )


A . 天赋人权说 B . 民主共和思想 C . 人民主权说 D . 社会契约论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   )


A . 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 . 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 . 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 . 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 . 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 B . 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 . 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 对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③①④
鲁迅有段评述说:“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持有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    )

① 林则徐 ② 洋务派 ③ 顽固派 ④ 维新派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他主张“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

A . 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B . 中体西用的观点 C . 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D . 还政于民的主张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属于(     )

A . 西学东渐 B . 西学中源  C . 中体西用 D . 西体中用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 .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所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么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 (2) 材料二孙中山对政府权力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    )
A . 基本失败 B . 基本上取得了胜利 C . 完全失败 D . 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下图是对1890—1926年间关键词“革命与维新、改革、改良”使用频率所作的统计。它可以说明(    )

A . 坚信革命必然取代改良维新的信心增强 B . 此时段“革命”出现频率高于“维新、改良” C . 认识到改良或革命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D . 赞成革命,怀疑、否定维新与改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钦定宪法大纲》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华民国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