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 . 引发了十月革命 B . 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 .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 . 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
有人认为 “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如果此观点成立,下列史实可作为主要依据是(    )

A .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 . 国联由英法操纵 C .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 . 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
观察下边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 .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 . 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 . 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D . 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试图迫使法国退出战争。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     )
A . 马恩河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日德兰海战 D . 阿拉曼战役
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 . 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 C . 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D . 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1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

  (以1913年为100)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 (1) 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 .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 .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 . 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 .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 . 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 . 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 . 维护民族的独立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戴防毒面具在站岗的法国士兵,据此推测,该战役可能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马恩河战役 D . 色当会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00年前的7月1日7时30分,随着战斗哨声响起,成千上万的英国士兵开始向法国索姆河岸边进发。这场战役的第一天成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仅在这一天内,英军士兵阵亡1.9万多名,受伤超过4万名。而德军方面这一天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这场战役持续了4个多月,有统计数字显示,英军伤亡人数超过48万,法军伤亡人数约25万,而他们的对手德军伤亡人数超过了50万。然而,这场规模空前、伤亡巨大的战役,却没有赢家。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英法联军仅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7英里,并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德军方面则承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直到今天,昔日索姆河战役的土地中还埋藏着大量没有清理的弹药,法国当地农民在从事耕作和运输等生产活动时通常要小心翼翼。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哲学专业副教授马修·夏普表示:“‘索姆河’已经在100年后的今天成为工业化的、毫无道理的大规模杀戮的代名词。”“‘帝国主义’成为了一个肮脏的词汇”。

——摘编自闫勇《伤痛难平:英法追思索姆河战役百年》(2016年)

  1. (1) 根据材料,概括索姆河战役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    )
A . 道出了德国对外扩张主要方向 B . 反映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 C . 说明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 D . 必将导致英德矛盾尖锐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
A .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 . 美国和英法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 C . 美德对外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 .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伤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B . 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C . 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D . 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
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A . 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 . 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C . 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 .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是以德国为师的,明治维新基本上就照搬了普鲁士的样本,但在一战中,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这一变化旨在(   )
A . 争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B . 遏制俄国在环太平洋的势力 C . 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 . 维护英日在远东的共同权益
“在战火尚炽热之际,条约缔造者仓促地拟定了一系列条款。这些条款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时间的检验表明,起草者归根结底并不打算强制德国执行。”下列选项,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

①《对德和约》在一战后期签订

②成立了“莱茵共和国”

③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④“慕尼黑阴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 . 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 . 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 . 欧洲开始衰落
曾经肩负英国外交重任16年之久的索尔兹伯里勋爵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坚持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但进入20世纪初,英国不得不放弃该政策,其开始于(   )
A . 德奥同盟条约 B .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C . 法俄军事条约 D . 《英法协约》
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 .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 .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