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中央政府的支持 B . “一国两制”的保障 C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 . 投资环境的好转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因此“一国两制”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B . 我国要对“三地”恢复行使主权 C . 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 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 .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B .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 .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 . 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 .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增量”的有 (   )

①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②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材料该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 .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

A .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平反冤假错案 C . 建立法制体系 D . 确立“依法治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财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这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 B . “一国两制”得到贯彻 C . 香港人民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改变 D . 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社会
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下列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69年

40.3

比1966年下降12.6%

1973年

100

比1972年增长74.2%

A . 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 B . 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 C . 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 D . 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革命胜利依靠的是以下的原则:通过制定比较有限的目标和把敌人的界限尽可能缩小的办法来集合广大的盟友。应用于解放后局势的正是这种统一战线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集合盟友”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国内、国际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或政策?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2.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参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 (3)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大力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列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展的表现和有利条件。

  4. (4) 当前,统一战线的国际性特征日益明显。它不是为了结盟对付第三国,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举例说明21世纪的中国是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合作共赢”。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 主要在于它(  )
A .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 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 . 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 . 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王某某是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才吉村村民,2011年通过直接选举当选为一村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民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1) 写出材料一中图2和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
A .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B . 社会主义原则 C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 . 人民民主原则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机关中的个别不纯分于开始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现象开始蔓延。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养成了官僚主义作风,沾上了贪污腐化等行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为了抵制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党中央发动了“三反”运动。党中央认为,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不仅是一种陋习,更是一种犯罪行为,必须依法铲除;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发动群众,把个人坦白、群众检举与组织检查相结合。此外,党中央还特别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反特权思想的教育。要求干部家属必须正确对待权力,反对干部家属或子女利用手中的特权享受特珠待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放下装腔作势的架子,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俗改造运动,使盛行于党和国家机关内的官僚主义作风、铺张浪费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摘编自杨松菊、朱立红《毛.泽东与建国初期的官场陋习改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中央改造官场陋习的具体做法。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国初期党中央开展的官场陋习改造。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