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知识点题库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 . 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 C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A .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 . 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 . 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 . 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 . 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 C . 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 .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以下对其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②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④
2008年是广西和宁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为此广西和宁夏各族各界人士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1958年广西和宁夏自治区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政治协商制度

图是某一时期的“结婚证”,从中反映了

①结婚有法可依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③“结婚证”突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④法治完全遭到破坏

A . 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A . 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 B .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 . 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 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

——以上引自江Z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请回答:

  1. (1) 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一个事例。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 .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 _x0000c62fdf6a-ac21-4d28-9136-6c3629c1756d_i1027

A . 政权更迭 B . 国际地位的变化 C . 国家领土的变化 D . 国家性质的变化
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 . 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对民族自治制度的完善有启迪作用 C . 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D .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人物)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请回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
A . 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 . 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 . 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 . 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1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②《共同纲领》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③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共党员组成,民主党派通过政协会议参政议政

④《共同纲领》中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 . ①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某中学历史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的下列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 巴黎公社:超前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伟大尝试 B . 十月革命: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C . 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 . 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中倡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倡议的目的是(   )
A . 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B .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D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 中共八大召开
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
A . “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 . 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 .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 . 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间相隔只有十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时间

会议

涉及内容

1954年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1956年

中共八大

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80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99年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选编自《历史》必修一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期间相关历史,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下面是新中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据表可知,在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A . 民主党派在政府中占主导地位 B . 中国共.产.党尝试着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C . 已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