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知识点题库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B .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D .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 . 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有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  )

A . 是在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的情况下召开的 B . 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D . 决定在国有企业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A . 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 .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C . 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 .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原创)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 . 个人电脑 B . 长袍马褂 C . 粮票、布票 D . 移动电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所作出的最重大决策是(   )

A .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

A . 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 . 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 . 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 . 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 . 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 . 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 . “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下图(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 . 看到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 . 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 . 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 .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1980年4月8日,人民公社的牌子首先在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乡(现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被摘下来。它反映了(  )
A . 向阳乡人民率先解放思想 B . 农村基层的政治体制改革 C . 广大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 D . 中国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下表是1960年和1978年世界各国GDP总值与中国的对比(各国倍数以中国当年GDP总值为基数)

1960年

1978年

中国

597亿美元

2164.6亿美元

美国

9.1倍

10.6倍

日本

0.74倍

4.6倍

西德

1.21倍

3.4倍

法国

1.05倍

2.3倍

由此表可以推知(  )

A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B . 法德和解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C .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 “左”的思想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人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质疑,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在“左”的积习束缚下,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中国发展的脚步迟缓下来。这表明,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需要进一步(    )
A .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9年前后是中国命运大转折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 《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

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该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
  2. (2)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
A . 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B . 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C .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D . 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人民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58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大大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会议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摘编自孙健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发展成就举世公认。

﹣﹣摘编自贾国雄《论改苹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