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知识点题库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中华诗词(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表彰了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平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材料二:“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之一的作家路遥,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他很好地继承了柳青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又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路遥作品的成功对于文艺创作的启示。
  3. (3) 请你为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写出三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20个字)
截止2019年2月15日《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30亿元,在春节档排名第一。猫眼对《流浪地球》的预测票房为51.47亿元,预计可以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由此可见(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沿岸出现“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状况,治理黄河势在必行。

    朱显谟院士是黄河治水的专家,在他看来,黄河之所以为“黄河”,主要原因在于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朱院士提出以迅速恢复植被为中心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成为治理黄河泥沙含量的主要手段,改变了原来九龙治水、分头管理的问题,同时兼顾了黄河治理开发的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

    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朱显谟先生从南方举家搬迁、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大西北的青山绿水不懈奋斗了一生:荒郊野岭中的观测站条件异常艰苦,没有灶台、笼屉,他们自己动手做;没有电,油灯就13个人合用一台;研究黄土高原50多年,朱显谟先后撰写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著有《塿土》《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土壤与农业》等专著。

    黄河精神是黄河文化的结晶,是一代代黄河人在长期的治黄工作中精神内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包括抗争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宽容精神,如今的黄河治理,不仅需要采取行政、科技、工程等手段,更需要发挥黄河文化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以黄河文化感召当代的黄河治水人,以黄河文化建设促进现代治河的进程。

  1. (1) 结合材料,运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说明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应如何抓主要矛盾。
  2. (2) 结合材料,运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知识,说明朱显谟院士的一生是如何在治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3. (3)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简述在黄河文化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

企业精神

自信自强、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

核心价值观

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心图强

……

……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该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国运昌盛才能形成比较旺盛的文化需求

②国家发展态势对文化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③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④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播国家意志、凝聚国家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微、微信先后推出的一组全国版海报,携各省特色美食给“武汉热于面”加油,一半是热干面,一半是家乡美食,拼成同一碗美食,以最有烟火气的应援,为武汉鼓劲!每个看到这组海报的观众,都会跟着家乡美食的那张对号入座,产生共情效应,体会到“热干面”同胞的疾苦,推己及人,引发共鸣。这组看似“简陋”的海报,得以“品效”双收,一时间刷屏。这表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差异的决定因素

②海报引发的共鸣,基于家乡饮食文化的深远持久影响

③充满温情的海报,为人们团结抗疫提供了精神力量

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8 年 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平总书记用典》,以习.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日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句,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寻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0%的受访者喜欢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61.9%的受访者喜爱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关于为提升传播效果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适当改变,89.6%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①人们借助于现代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抽象内涵

②提升现代人的感官体验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内容

③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要纳入新鲜元素以适应大众的需要

④解读传统文化要结合现代人生活,积极迎合市场的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社会整体和人们之间的亲情,所以许多企业采用了家族企业的形式,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注重发挥团队和亲情的作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多的强调个体的作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注重发挥制度的作用,喜欢聘请非家族的人来担任CEO。这主要说明(   )
A .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B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 . 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12日(农历牛年大年初一),大型原创文化节日《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其迅速引发广泛传播,成为现象级产品目前该节目的网络视频播放量超过1.6亿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7亿次。

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节目综合运用环幕投屏AR、实时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生动足当代中国现实,在弘扬传播中华文献典籍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坚定文化自信。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该节目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2020年“开学第一课”,一些高校让“战疫”英雄上讲台分享“战疫”经历,激发青年学子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前进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英雄,这是因为(    )

①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英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奠定了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③英雄具有的深厚国家情怀,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英雄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8年12月11日, “水墨聚焦·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在摩洛哥举行开幕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此次艺术展上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机构的合作,保护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甲骨文旨在(    )

①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   ②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   ③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   ④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国庆盛典群众游行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彩车令人瞩目。以下是京津冀三地彩车的部分简介。

三地彩车设计传递的信息是(    )

①彰显独特地域文化②推动区域文化趋同

③展现现代科技成果.④全盘肯定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万户异想天开的火箭升空,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止步;从嫦娥一号登月探测器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玉兔号月球车到祝融号火星车,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依然持续。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努力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变成现实。将神话传说变成现实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进一步丰富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③中国人民拥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④探索太空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2021年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活动扎根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汇聚“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展播投票,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网络氛围,筑牢正能量的精神高地,助力互联网有序发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筑牢中国精神阵地,决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②推进强基固本工程,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推进道德建设工程,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④发挥榜样示范力量,激发人们的良善道德意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归根到底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
120多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120多年后的今天,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文也以微信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由高冷变得亲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了起来,启示我们(   )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

②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不断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

③对传统文化中陈旧的表达形式要进行创造性转化

④探索和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央视的2022年清明特别节目“古韵新声”中,歌手张含韵演唱了一曲《诗经•郑风•野 有蔓草》,再现2500多年前先秦清甜宜人的春日浪漫,节目播出后得到观众的好评和掌声。 节目的成功(   )

①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在于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③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得以传承创新

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激发观众内心的文化情节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