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猴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项传统门类,有着很长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名角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美猴王”,如北派杨小楼、南派盖叫天等.他们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度形成各路“美猴王”争霸的文化奇观.但近年来风格各异的“美猴王”戏剧舞台形象离观众渐行渐远,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

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戏的表演精华,将中国武术、影视表演、动画形象等几乎所有能够涉及的艺术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戏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至今重播达3000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1. (1) 针对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你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分析六小龄童塑造的“美猴王”形象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1. (1)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

  2. (2)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

  3. (3) 请写出两句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中国古诗词或成语(本试卷中已出现的除外),并指出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帷幕。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见右图)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相关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

A . 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 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D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传统文化总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习.平主席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

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拥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在宋词中,和中秋节有关的作品有近三百首,既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怀人之情,也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的盛景和民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历经沧桑、源远流长④潜移默化、润泽心灵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创造性,这得益于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不断 交融的历史文化。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滨到高山,交错的地貌和气候使中国物产丰富,食材广泛,使餐桌上的肴馔丰富多变。这说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中国的饮食文化特色鲜明

③多样饮食文化逐渐趋同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8月8日,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哪吒改编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突破了30亿大关,颠覆性的动画设计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编,让影片获得广泛好评,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第8部票房超30亿的影片。影片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

②文艺作品必须坚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④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汇案交流,造就了独特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于一身,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文化得到人们高度肯定的原因可能是(   )

①敦煌文化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②敦煌文化历史底蕴雄浑、博大精深

③敦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敦煌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我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巨大。陕西农民常用的海碗,容量可达2升,形如半个篮球;而潮州人用的茶杯,容量只有4毫升,形如半个乒乓球。北方饮食比较粗犷,南方饮食则比较细腻。这反映了文化具有(   )
A . 民族性 B . 区域性 C . 世界性 D . 继承性
2020 年 10 月 18 日,首届“中国丹集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 万达小镇开幕。丹寨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非遗之乡,其中蜡染、古法造纸等传统非遗技艺更 是驰名中外。非遗周通过论坛、展示、演出、文创大赛等主题活动。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展现丰富多彩的非遗盛宴,这是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断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文旅深度融合 的生动体现。材料表明(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我们研究入类文明的演进

③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批判微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悬挂着一块“风流宛在”匾额,据说这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即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这个故事说明

①书写会意式汉字时可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

②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

③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

④改变汉字结构,可使不同汉字实现优化组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   )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阐明了全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实质

③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④为抗“疫”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中国的茶文化世界著名,名茶传统工艺享誉全球,铁观音酒香茶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跨界融合,具有纯天然铁观音茶泡出国酒香而不含酒精的鲜明特点,彰显出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酒香茶研制成功启示我们(   )

①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完善
②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③不同文化之间应兼收并蓄
④文化创新就是改造传统文化过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材于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用影像的方式将塞罕坝精神固化为民族记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让观众热血沸腾。这说明文化创作需要(   )

①博采众长,创造先进文化     
②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内容

③继承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④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延绵至今。打开典籍、对话先贤,就能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