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知识点题库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一小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 . 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 . 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 .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    )

①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故宫设有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在文创产业中,重在“创意”,“秘笈”有三:不是简单复制藏品,要研究今天人们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挖掘藏品内涵,寻找与今天社会生活的对接点,用文化影响人们生活;不断追踪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追寻无限远的传播能力。“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取得了没有预想到的反响。”没想到那么多年轻人爱看!原先预想是中年人比较喜欢,结果那么多的90后、95后的年轻人都来强势围观。今年有15000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没想到比“美颜”和“美食”更受追捧!豆瓣评分9.4分,超过《琅琊榜》,超过《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去年全国纪录片第一。通过网站、微信、APP、远程教育,让今天的人们不来博物馆,“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逛’故宫”,接受文化信息,让年近600岁的故宫也“青春焕发”。

    故宫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不能营利,而是你通过营利使你的力量更强,把营利的这些收益用于文化传播、用于公众事业。到去年年底,故宫研发文创产品8700种,营业额突破10个亿。资金用于建设和保护,如建“紫禁书院”“生活馆”“文化创意馆”“故宫知识讲堂”,举办文化活动28000场次,几十个学校、几十个社区到故宫来。孩子在这里面可以串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完全免费,大量文创产品的收入全部投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一本万利的。

  1. (1) “大量文创产品的收入全部投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一本万利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博物馆是怎样为实现“一本万利”的而努力的?

  3. (3) 根据材料回答,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乡愁》作者余光中曾感言“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这是因为(    )

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能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 .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故宫“看门人”火了!在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带领下,他们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故宫、宣传故宫,也适时推出了很多与故宫有关的产品。比如故宫行李牌、故宫扇子、清朝大臣朝珠做成的耳机等!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新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2. (2)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
A .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 我国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 在隋唐时期进入全盛时代 D . 宋明理学的产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台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当台湾当局制订的新历 史教学大纲中,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时,台湾一位知名人士表示,我们说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文,习俗也是中囡习俗;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进入新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体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二  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钱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征。120多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旅日作家萨苏说:“我们可以看到,1919年在台湾拍摄的照片中,台湾士绅的服装依旧是没有顶戴花翎的清朝士绅服装,保持中华衣冠,这一点难能可责。”在这次战争后,台湾人民一直坚持着“中华衣冠”。近年来,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更是吸引了众 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问祖.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庠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的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无法改变的?
  3. (3) 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请就两岸青年学生如何增强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担当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材料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总数量约为2500枚,多为战国时的经史类典籍,其中有与《尚书》相关的篇目,与《竹书纪年》相近的编年史书,与《礼记》相关的礼书,与《周易》相关的占书等。本卷收录讲述周初至战国初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系年》,该篇完整书写于138枚竹简上,简背并有编号,全篇共约4000字,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文献中最长的一篇。

  1. (1) 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包含了文化创新的哪些知识?
  2. (2) 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香港邮政将于2019年10月1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套4枚纪念邮票。这套邮票以象征团结、吉祥、和谐的中国结作为设计亮点,构图精巧细致,寓意70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及环境各方面取得的卓越发展与成就,这套邮票(    )

①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

②新颖独特的设计说明设计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说明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在传承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④展示了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全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打赢脱貧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貧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厉害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解释“文化扶贫”的合理性。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禅宗是什么?禅宗是中国文化的嫡子。禅宗虽有一个来自异域的母亲西天佛教文化,但禅宗的父亲是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可以说,禅宗是印度佛教文化彻底中国化之后的结晶。它虽然具有印度血统,但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从禅宗的诞生机理及其文化特质,我们可以发现(    )
A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 C .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 .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唐代的长安作为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来自各国的商人、僧人、留学生在长安城和谐共生,既学习汲取中华文化的养分,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强盛。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博大精深、包容开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

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记忆的独特面貌、东亚地区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甲骨文及由此发展出的汉字系统紧密相关。”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深刻地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许多周边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曾用汉字书写历史,各自的文字、文化和习俗也多受中华文明影响。

自发现以来,一代代专家学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其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习.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1.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
  2. (2) 曾经,甲骨文是少数学者皓首穷经研究的冷门绝学,离大众很远。如今,甲骨文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请你提两点建议,更好地推动甲骨文研究的发展。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让我们了解到古蜀文明的特质所在。大量形体高大、威严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出古蜀族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魅力在于(   )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③佐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④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孝文化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现了从“孝之为行”到“孝之为德”再到“孝之为道”的提升。这说明孝文化(   )
A . 博大精深 B . 源远流长 C . 具有鲜明民族性 D . 具有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