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说法中不违反形式逻辑的是(  )
A . 太阳既围绕地球运转,又不围绕地球运转 B . 这个罪犯的行为既是故意的,又不是故意的 C . 有人说:“我还没有决定是否考大学。” D . 顾客:“同志,这儿有好酒吗?”售货员:“这儿的酒都是好酒,我们从来不卖掺水的酒。”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句话(  )

A . 违背了不矛盾律 B . 违背了排中律 C . 不违背不矛盾律,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D . 不违背排中律,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可否还没有认真考虑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 . 科学思维就是无矛盾的思维 B . 科学思维是有明确性的思维 C . 要反对骑墙居中的错误 D . 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判断是否为矛盾关系
以“如果王丽、张超获得了强国有我征文一等奖,那么韩梅没有获得一等奖”为一前提,若要必然推出“王丽没有获得征文一等奖”,则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    )
A . 张超没有获得征文一等奖 B . 韩梅获得了征文一等奖 C . 张超、韩梅都获得了一等奖 D . 韩梅没有获得一等奖,而张超获得了一等奖
2022年高考在即,某高三班主任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讲到:  “只有刻苦学习的同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下列选项与该班主任表达一致的是(   )

①没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同学,则一定没有刻苦学习

②没有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不能考上理想大学

③如果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则一定是刻苦学习的同学

④如果是刻苦学习的同学,则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对于判断“这局围棋要么甲胜(p),要么乙胜(q)”认识正确的是(   )
A . 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两个选言支判断(p、q)可同时为真  B . 当p为真,q为假时,该判断为假  C . 当p为假,q为真时,该判断为真  D . 当p为真,q为真时,该判断为真
甲间:“我能用蓝色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乙答:“不信。”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可见,甲( )

①违反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违反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④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A推理既内容真实又形式正确”为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矛盾律断定,A推理要么内容不真实,要么形式不正确 B . 根据矛盾律断定,A推理或者内容不真实,或者形式不正确 C . 根据排中律断定,A推理要么内容不真实,要么形式不正确 D . 根据排中律断定,A推理或者内容不真实,或者形式不正确
以下谈论俄乌冲突的语句中,属于联言判断的有(   )

①如果一个核大国不断逼迫另一个核大国,那么将会增加全球军事对抗的风险

②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会影响俄罗斯,而且会影响施加制裁的各国

③要么劝和促谈解决冲突,要么阵营对抗拖累全球,世界必须对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④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既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又是迈向历史正确一边的必由之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有些大学毕业生是教师,因此,有些教师拥有本科学历。”要使上述论证成立,需要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 . 有些拥有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不是教师 B . 有些大学毕业生拥有本科学历 C . 所有教师都拥有本科学历 D . 所有大学毕业生都拥有本科学历
“党员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不是党员干部,所以,我不用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推理(    )

①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错误

②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没周延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了

④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②
全称判断,断定一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其形式是:“所有S是(不是)P”。下列不属于全称判断的是(   )
A . 所有商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B . 一些小微企业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C .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D . 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1. (1) 结合材料可以得出:全过程人民民主    。(    )
    A . 彰显中国式民主显著优势 B . 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C . 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实践
  2. (2)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一判断是    。(    )
    A .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B .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C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万里穿针”精准实现“太空之吻”。为了实现“1+1=1”的精准对接效果,设计师们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通过缓冲等措施,既不影响捕获性能,又可以抵消撞击的能量,最终实现“轻盈优雅”对接。若前提条件成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若“只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才能实现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轻盈优雅对接”成立,则必然推出“没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那么就不会实现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轻盈优雅对接”

②若“如果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那么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就会实现轻盈优雅对接”成立,则必然推出“没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那么就不会实现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轻盈优雅对接”

③若“如果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那么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就会实现轻盈优雅对接”成立,则必然推出“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没有实现轻盈优雅对接,那么就没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

④若“只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才能实现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轻盈优雅对接”成立,则必然推出“天舟四号与空间站核心舱没有实现轻盈优雅对接,那么就没有处理好捕获性能和撞击能量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图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示意图,有人根据紧急程度提出时间管理的建议:尽量避免扩大A,多投时间处理B,尽量减少C类事,劝你避而远之D。从思维角度看,象限工作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有战略思维,统筹规划           

②要善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③要运用好分析与综合方法           

④要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新版MV自播出以来,迅速被“全民传唱”。手语版、各式乐器演奏版、大学生街舞快闪版等等不同版本的传唱呈现出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冬奥会的热情。这表明(   )

①体育与音乐联动的生动演绎,实现了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抽象思维表达

②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民以创意思维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打开了奥运+音乐的想象空间

③中国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必然能为奥运精神、奥运文化提供新的价值元素

④奥运主题口号能否借助歌曲的张力深入人心,取决于人们主观的思维联想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要么物质决定意识,要么意识决定物质,世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是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辑推理有效结构是(   )
A .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分解式 B .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C .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D .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起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后来的考察中,证实了小张和小起的猜测是正确的。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从高空棉落,会同时落地。后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伽利略的断定是正确的。

结合上述材料,适用“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国答下列问题。

  1. (1) 简析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2. (2) 谈谈判断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3. (3) 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又分别可作什么样的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推理可分为演泽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材料二:某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形成东湖、西岛、南山三个著名景点,每处点都有二日游、三日游、四日游三种路线。

李明、王刚、张波拟处上述三地进行九日游,每个人都设计了各自的旅游计划。后来发现,每处景点他们三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A李明赴东湖的计划天数与王刚处西岛的计划天数相同;B李明处南山的计划是三日游;C王刚赴南山的计划是四日游。

  1. (1) 什么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它们属于必然推理还是或然推理?
  2. (2) 试分析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3. (3) 根据以上陈述,请你推理一下李明计划赴东湖几日游。
唐朝魏征是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有一次,唐太宗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徵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舷,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殊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魏征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论证(   )

①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

②简单求同,犯有“轻率概括”错误

③从个别性前提得出了一般性结论

④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