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知识点题库

面对各种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这也就是要求我们(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 .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 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 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我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牵马出关,把关人依照法令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这就是“白马非马论”。“白马非马论”的观点 (  )

①夸大了事物的个性、区别,否定了事物的共性、联系  ②违反了辩证思维的要求 

③符合聚合思维的要求                      ④从反面说明了坚持全面看问题的必要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山到户,全体村民平均分配”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的基本模式。福建省邵武市城郊镇芹田村另辟蹊径,针对许多地方出现山难分、经营分散、难以对接大市场等种种问题。探索全民入股的新模式,提出“均权均利不分山,人人入股合作社”。这种模式使全体村民成了股东,产权明晰,以市场机制经营林地,让经济效益和林农利益达到最大化。

  1. (1) 芹田村探索林权改革新模式的做法蕴含的思维方法是(  )

    A . 发散思维 B . 逆向思维 C . 聚合思维 D . 类比推理
  2. (2) 这种思维方法在材料中是如何运用的?对于思维创新有什么启迪?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在依据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判断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地方实际,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做到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接轨。由此可见,上海在编制《纲要》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辩证思维基本方法是(   )
A . 归纳 B . 演绎 C . 综合
反映事物要素与系统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 .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B . 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C .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圣火在水中点燃,打破了“水火不相容”的传统。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再次打破“纸火难共存”的传统,诠释了奥林匹克共生共荣的精神理念。这两种奥运火炬的设计思路(   )

①自觉运用创新思维的单向性特征

②反映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③具有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整体性特征

④体现联想思维的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一事例体现了思维具有(   )
A . 严谨性 B . 概括性 C . 形象性 D . 间接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之力;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所以,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磅礴之力。”从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角度看, 下列各选项中的推理形式与材料相一致的是( )

①金受热体积膨胀,银受热体积膨胀,铁受热体积膨胀,所以,金属受热体积都会膨胀。

②声和光都可以直线传播,都可以反射和折射;因此, 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③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发展;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所以我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

④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大熊猫是生物, 所以,大熊猫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节选)

顺应自然,物我合一。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使之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请运用体会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对庖丁的论述加以分析说明。

科学家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组织,叫“叶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个组织,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

②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④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构建了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安全防线。国家对应急进行全面部署,表明(   )

①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②具有前瞻性思维,科学布局,防范化解风险,降低灾害损失

③运用具有确定性的超前思维进行规划,为平安中国提供保障

④能够精准预测出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及发展的前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如果“许多系统是可观测的,但是‘黑箱’却不可观测”为真,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黑箱”不是系统 B . 有的系统不是“黑箱” C . 有的系统是“黑箱” D . 有的“黑箱”不是系统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小毛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看到一只茧上裂开了个小口,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小口中一点一点地挣扎出来……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孩子于心不忍,用剪刀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身体很快萎缩,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让它永远也不能飞起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 事物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 B . 思考处理问题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 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D . 要创造条件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
华佗有一次看到如蛛被马蜂蜇后,落在一片绿苔上打了几个滚,肿便消退了。华佗由此思考 绿苔为什么能解蝉海?他想到蜂毒属火,绿苔属水,水能克火,所以绿苔能治蜂毒,于是据此 推想出了用绿苔治蜂毒的验方。华佗的这一思维(   )

①是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②能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和根本动力

③实现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认知过渡

④能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解决新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在轨飞行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神舟十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着陆,意味着我们对航天科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创造新纪录,意味着渐进性过程的中断,中国航天技术又一次实现了飞跃

③航天员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发挥了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建立在对以往航天科技辩证否定的基础上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人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
A . 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 B . 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C . 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 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
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 

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东数西算”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