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知识点题库

人类正确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必须控制捕捞量,应把种群的个体数保持在环境负荷量的()

A . 1/4水平上 B . 1/3水平上 C . 1/2水平上 D . 4/5水平上

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乙、甲、丙 D . 甲、丙、乙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①③

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

A . 第三年 捕捞量为(K/2-O) B . 第四年 捕捞量为(n-K/2) C . 第五年 捕捞量为(m-n) D . 第六年 捕捞量为(K-m)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 . 110只 B . 220只 C . 330只 D . 440只
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    )


A . 1920年~1925年 B . 1925年~1930年 C . 1930年~1935年 D . 1935年~1940年
为除去对农作物有害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两个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蜘蛛引入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 B . 在A期间后期,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C . 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D . 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有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B .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C .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 .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B . 气候是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 C . 中温中湿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是苔原 D . 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 B . 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 . 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 . 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C .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科研小组对某生态系统中三个动物种群的λ值(出生率/死亡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一种动物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2011~2014年,种群A的数量不断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 . 2016年时种群B的出生率比2015年时种群B的出生率更高 C . 2011-2012年,种群C的数量呈J型增长,在2015年初达到K值 D . 种群C对当地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其最可能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甲、图乙和图丙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三条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对应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B . 图乙对应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 图丙对应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t1时达到K值 D .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如图表示欧洲灰鹭在1928~1977年间的种群数量波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该种群的数量波动呈周期性 B . 图示欧洲灰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只 C . 图中a处该种群以恒定的增长率在增长 D . 在1928~1977年间欧洲灰鹭的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 田鼠种群密度越大,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 B . 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C . 鸟类种群密度较低时,种内互助行为对种群发展有利 D . 苹果树种植密度不同时.单位面积苹果的产量可能相同
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 . t1~t2之间,由于资源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 .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 .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每年4月,来自南亚的粉红椋鸟聚集于新疆北部草原,它们通常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活动。粉红椋鸟喜食蝗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机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 B . 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C . 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 D . 粉红椋鸟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
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耐盐碱,耐贫瘠,一旦入侵农田,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科技人员发现一生态系统遭到其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 (1) 黄顶菊刚刚入侵时,发现其植株数量接近“J”形增长,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答两点)。若初始的数量为N0 , 增长率每年均为5.3,则两年后的数量为
  2. (2) 该地区所有的黄顶菊植株的总和称为。为清除该入侵植物,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后就地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这种处理方法加快了该植物中的能量流向
  3. (3) 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宜采用法。图中植物物种数量变化较小的是,原因是
  4. (4) 黄顶菊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说明信息传递能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图Ⅰ中N值的大小呈正相关 B . 图1中,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时,最小取样面积为S0 C . 图2中,在0~t3阶段,甲种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 图2中,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