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神经信息的传送(选学) 知识点题库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为10微米,可用来直接测量细胞的大小 B . 引流法操作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试剂,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并重复几次 C . 脊蛙反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 D . 用龙胆紫染色可以区分颤藻和水绵细胞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

A . 自由扩散 B . 主动运输 C . 胞吞作用 D . 胞吐作用
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间某点,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和电流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膜内局部电流双向传导,兴奋单向传导 B . 兴奋在膜内和膜外传导方向相反 C . 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都是单向传导 D . 兴奋传导方向和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 . ①传入神经元、②传出神经元、A神经递质 B . ①垂体细胞、②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 ①下丘脑细胞、②肾小管细胞、A抗利尿激素 D .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细胞、A甲状腺激素
如图1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如图2所示能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膜电位变化的情况是
  2. (2) 图甲中有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3. (3) 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mV.与A情况相比,B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导致相对减少,使神经元3兴奋性降低.
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为:E→D→乙→B→A B . 尿意不可能在图中的乙方框处产生 C . 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快于D处 D .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 .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 . 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 . 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方式被释放到[②](内环境成分),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单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
  2. (2) 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填“增加”或“减少”),式突出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骨骼肌细胞表面不含神经递质的受体 B .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 .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 突触后膜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动作电位
正常人体内的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两类物质都是(    )
A . 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B .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 .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产生饱腹信号,抑制食欲。

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使下丘脑细胞产生的饱腹信号减弱,因而难以抑制食欲。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小鼠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基于上研究,科研人员提出关于蛋白酶P影响瘦素信号作用的两种假说,如图2所示。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用不同饮食饲喂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了三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1. (1) 瘦素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实现了______转变。
    A . 电信号→化学信号 B . 化学信号→电信号 C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 (2) 由资料推测在以下液体中可检测到瘦素的有______。
    A . 消化液 B . 脂肪细胞内液 C . 下丘脑细胞内液 D . 血浆
  3. (3) 请据图1推测该实验结论
  4. (4) 该实验结果可作为支持假说的证据之一,判断依据是。为使实验结果更加严谨,还应进一步测定含量。
  5. (5) 结合以上研究,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以下药物开发的思路,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
    A . 抑制蛋白酶P与受体结合 B . 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 C . 促进瘦素合成 D . 促进脂肪细胞凋亡
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 . 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 .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 .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634790198

A .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 细胞外液中Na+降低,则导致c点升高
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 . 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 .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 .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D . 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
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B . 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 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相关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 D . 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神经元组成的神经中枢 B . 某些氨基酸、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元之间的信号分子 C .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 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有利于接受兴奋
关于反射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 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神经递质参与 C . 高等动物的反射需要脑或脊髓的参与 D .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望梅止渴”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 . 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B . 人手被针刺后会缩回 C . 谈虎色变 D . 人的膝跳反射
我们吃辣的食物,嘴巴会有灼热感。这是怎么回事呢?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戴维·朱利叶斯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为我们提供了该问题的答案(如图所示)。

  1. (1) 下列各种情形中,与辣椒素特异性结合TRPV1机制类似的是______。
    A . 氨基酸和mRNA B . 淀粉酶和葡萄糖 C . 限制酶和DNA片段 D . 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
  2. (2) 辣椒素与TRPV1的结合后,图中所示的离子通道打开,产生兴奋。兴奋处的膜电位分布为
  3. (3) 关于图中①和②处发生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 . 均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 . 均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C . 均发生离子通道通透性的改变 D . 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 (4) 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论述人摄入辣的食物产生灼热感,并通常会出现辣得嘴巴通红、大汗淋漓的机理
  5. (5) 无独有偶,薄荷糖能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口腔内凉爽感觉神经元的TRPM8离子通道,后者将信号传至大脑另一区域,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以低于27℃的“凉爽”感觉。据此判断,下列实验操作能使小鼠吃辣椒后产生“凉爽”感的是______。
    A . 通过基因操作破坏小鼠TRPV1的编码基因 B . 进一步提升小鼠口腔中TRPM8蛋白的表达水平 C . 在小鼠热痛感觉神经元中用TRPM8置换TRPV1 D . 在小鼠凉爽感觉神经元中表达TRPV1的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