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寻春

       ①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 (1)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遥见草色:

  2. (2) 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3. (3) 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4. (4)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鸟巢    撩亮    莅临人间 B . 襄上    发髻    咄咄逼人 C . 屋檐    琅润    呼朋引伴 D . 水藻    两鬓    花枝招展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 .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的《》,它的上句是“。”
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
  2. (2) 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 (3) 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要求:①以“                                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不少于600字。

根据要求默写。 
  1. (1) ?归雁洛阳边。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3) ,小桥流水人家。
  4. (4)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儿,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起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感。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儿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儿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1. (1)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3) 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4. (4) 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默写。
  1. (1) 山朗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 (2)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3. (3) 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4. (4)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思乡之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怀友之句“”,都将情感巧妙地寄托在了形象而有情韵的物象之上。
  5. (5)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的句子是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曹冲生五六/元方时年六 B . 有若成人智/左将军王凝妻也 C . 访之群/车引之 D . 即施焉/陈太丘与友期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 曰 置 象 大 船 上 称 物 以 载 之 则 校 可 知。

  3. (3) 结合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曹冲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节选)

朱自清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 (1) 第一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风?
  2. (2) 文中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找出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写得很优美,请你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4. (4) 你准备怎样实践“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名言?
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hè)     酝(niàng)    价(zhǎng) B . (zàng) 鸟(cháo)    托(hōng) C . (shǒu) 赶(tàng)    转(wǎn) D . (yùn)   衣(suō)     捉迷(cáng)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当地最热门的职业是考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白领。 B . 为了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C . 分组管理的方法对通过因材施教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D . 在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下,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9月10日的早上,班长一进教室就激动地讲:“我们班的鲁一谦昨天在朋友圈走红啦!她对着窗外国旗敬礼的照片刷爆了荆州人的朋友圈。”原来,9月9日上午八点,在社区卫生站三楼,正在等待医生的鲁一谦听到学校广播后,来到了窗口,此时正是沙市大赛巷小学准备进行开学以来的首次升旗仪式。她站立端正,一分钟后,升旗仪式开始,鲁一谦抬起右手行队礼,直到升旗仪式完毕后她才缓缓放下手臂。

后来,记者就此事采访鲁一谦,她说:“_______________。”

  1. (1) 班长话语中“走红”一词的潜台词是:
  2. (2)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把鲁一谦说的话补充完整。
  3. (3) 鲁一谦的举动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网友秋歌评论说:纯真的爱国情怀。网友鱼泡泡说: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请你也写一则80字左右的评论跟帖。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1) 这是一首(体裁),作者刘禹锡是代文学家。
  2. (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C . 诗人运用联想,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D . 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有朋自远方来”,美丽秦淮欢迎你!白天,你可以在人声鼎。沸的夫子庙听市声彼此应和。 ,尽享人间烟火气;夜晚,荡舟秦淮河上,在jié然不同的风景中感受静mì氛围,别是一番滋味。相信丰富多彩的秦淮画卷可以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兴尽而返,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喜出望外 各得其所)。

  1. (1) 给加点字注音。

    人声    应

  2.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然不同 静 mì

  3. (3) 从括号中选一个词语替换画线句,写在横线上:
  4. (4) 请用正楷字体抄写“有朋自远方来”。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 (1) 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2. (2) 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赏读下面的两幅作品,任选一幅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