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知识点题库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____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____邓稼先去了,____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A . 假使 可 就 B . 如果 而 竟 C . 如果 可 就 D . 假使 而 竟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 .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 . 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 . 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下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    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1) 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2. (2)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 (3)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4. (4) 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 (5) 选文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涉猎(应当) B . 往事耳(了解) C . 自以为大有所(好处) D . 吴下阿蒙(收复)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 (tuò)              割(zǎi)     然(yàn) B . (kān)                 划(chóu)            红 (yīn) C . (xūn)                 呼(xiào)             彷(huánɡ) D . 带(yínɡ)            友(zhì)            无(yén)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1)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 (2)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____________

  3. (3) 文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 (4) 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 (5) 请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成仿吾、陈垣,最次也是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取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1. (1) 文中的“他们”是指,“你们”指的是,“我们”是指

  2. (2)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3) “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明了什么?

  4. (4) 联系课文的后半部分,说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些什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②见往事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活在人类的心里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一一正当黄昏朦脆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歔(xī xū,有惊讶感叹之意),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牢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往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任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1. (1) 文章第一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2. (2) 第二段画横线句应如何理解?

  3. (3) 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回答问题。

    ①第四段对鲁迅先生的和北大教室听课学子的反应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高质量的讲课水平,也写出了北大萃苹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之情。

    ②第五、六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的写法,表现鲁迅性格,思想敏锐深邃,话语平常却富于透彻的剖析力、幽默感及强大的感染力的特点,突出鲁迅所做的工作是对青年具有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的伟大工作。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xiù

为人知

清风

鞠躬尽瘁

皆知

彷徨

yín

kuàng

zhì

平沙无

当之无

热泪盈

锋芒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选词填空
  1. (1)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______________正浓。(    )
    A . 兴趣 B . 志趣 C . 乐趣
  2. (2)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______________印象的。(    )
    A . 深刻 B . 深厚 C . 深沉
  3. (3)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______________的成绩。(    )
    A . 优异 B . 突出 C . 卓越
据要求作文。

题目:他,让我崇敬

要求:①人物形象鲜明;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填空。
  1. (1)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朝代)的,他是著名的
  2. (2)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3. (3) 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4. (4) 《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5. (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礼》《》等书。
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1. (1) 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②日月广明之         (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博览群籍               凡三往,见   B . 《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 C . 眠中                 皆朝 D . 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     实是欲界仙都
  3. (3) 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 . 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 .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 .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 (4)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木文介绍的主要人物是科学家,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功勋奖章。
学贵有疑。课文第五部分提出,如果要拍摄影片《邓稼先传》,可以采用“五四”时代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小文很纳闷,为何不能用《歌唱祖国》等当代昂扬向上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告诉小文你的看法。
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 B . 非复/吴下阿蒙 C . 蒙/乃始/就学 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请你仿照示例,从《孙权劝学》中找出一个成语,并为它写一则词条。

示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意为: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

【成语】

【成语出处】

【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