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________不能取得科学成就。________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实验,________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 . 因此    只要    就 B . 就      只要    有 C . 就      只有    才 D . 因此    只有    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一项战略工程。 B . 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出现在县城主干道上。 C . 几个农民工来到经理部索要工钱,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这些农民工。 D . 从牡蛎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填空。

《我的于勒叔叔》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暗线是。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根本原因取决于

请以“告别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③文体不限;④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⑤600字左右。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 . 《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 . 《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 . 《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默写。
  1. (1) 大雪深数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
  3.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的句子是:
  5. (5)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 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②秧:袖子。③屦(jù):麻鞋。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

    ②从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 (3) 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 (4) 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目不忍睹  金璧辉煌  浮光掠影  身临其境  闲情逸至

朝霞暮蔼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轻描淡写  富丽堂黄

将下面的句子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②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③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更注重含蓄不露。

④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⑤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⑥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A . ③④⑥①⑤② B . ④⑥②①⑤③ C . ③①⑤②④⑥ D . ④  ①⑤③⑥②
请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⑤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⑥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 . ④①②⑤③⑥ B . ②⑥④⑤③①     C . ⑥④②⑤③① D . ②⑤③⑥④①
名句默写。
  1. (1) 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定风波》)
  2. (2) 杏花疏影里,。(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 (3)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
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 (2) 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3. (3) 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 (1) 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 (2) 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3. (3) 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完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1.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 (2)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

    一是

    二是

    三是

  3. (3)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读下面一句话,然后用行楷抄写在横线上。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xiá)      栩栩如生(xǔ)      信手来(niān) B . (nàn)      合(qiè)       味同蜡(jiáo) C . 碍(zhì)      吹毛求(cī)      拘(nì) D . (jiè)      寂(liáo)        浮光影(lüè)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读书乐·冬

南宋 翁森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选自《张季直书四时读书乐》,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注释]①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

材料二

读书自述

李贽

    曹公云:“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夫以四分五裂横戈支戟尚能手不释卷 , 况清远闲旷一老子耶!

    天幸生我目,古稀尚能视细书;天幸生我手,虽古稀尚能书细字。然此未为幸也。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以一意读书。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贵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然此亦未为幸也。天幸生我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读书论世,古多有之,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此余之自谓得天幸者一也。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羡以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且骂者,余多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此又余之自谓得天之幸者二也。有此二幸,是以老而乐学,故作文以自乐焉。

(选自《焚书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所提袁伯业为袁遗,东汉末年人。②老子:李贽自称。③戾的义项主要有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等。

  1. (1) 阅读材料一,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三、四两句所展现的场景。
  2. (2)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古稀尚能视细书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B . 自壮至老          温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C . 读书论世          所宜有之书          (《送东阳马生序》) D . 见皮面            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 (3)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夫 以 四 分 五 裂 横 戈 支 戟 尚 能 手 不 释 卷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

  5. (5) 阅读材料二,说说李贽拥有读书之乐是否纯属“天幸”。
  6. (6)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书的乐趣有哪些。
名著阅读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用语言来描述田野、树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 (1) 选段出自《》(篇名),作者是。(人名)
  2. (2) 选段运用了第一人称,请简述这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
  3. (3) 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祝 好

马 婷

①“对不起,对不起!”他忙不迭地道歉。“你是没长眼睛吗?”穿着白衬衣的男士皱着眉头骂道。一路小跑的他低头看了一眼高德地图,路过小区转角时,不经意撞到了这位男士。来不及做过多的解释,连忙哈腰道歉后,额头满是细汗的他提着外卖继续向前快走,骂骂咧咧的声音逐渐远去。

②虽不是正午,可盛夏的室外依旧像个汗蒸房。奔上五楼后,他额头上的细汗已凝聚成豆大的汗珠从眉梢滑落。按过门铃,刚要将手中的快餐递过去时,却发现袋子里的粥洒了出来,浸湿了旁边的餐盒。他的脸色变得有些惶恐,小心翼翼地说:“这粥不能喝了,我赔你钱吧。”对方说没关系,但他还是拿出手机固执地转十五元钱给对方。他心里明白,得了差评的处罚是扣二百元,这粥才十三元。他心里有些委屈。今天是儿子学校开运动会,妻子在医院照顾骨折的母亲。自己没能像别的小朋友父母一样去为儿子加油,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可他没有时间难受,还有下一单等着他送。

③夜幕降临,路灯逐渐亮起。用餐高峰期过了,他也该吃饭了。端着早上从家里带出来的盒饭,来到饭馆旁不远的公园里,找个路旁的木椅坐下。

④昏黄的灯光下,他扒拉了几口饭菜,胃开始隐隐作痛,长期饮食不规律已让他得了胃病,偶尔便会发作。吃不下去,他索性也就不吃了。前面一对父母拉着一个小孩遛弯,孩子兴奋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他突然鼻子一酸,泪从眼角流下,嘴角有一点咸咸的味道。自己已记不清上次陪伴儿子是什么时候了,上次路过游乐园的时候,儿子回头看了又看,他明白儿子的心思,可他一直没有时间……

⑤干这行铁定要吃苦。炎夏酷暑,每日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四处奔波。寒冬腊月骑着电动车要非常小心,否则就容易摔倒,偶尔有不可控的因素导致送单超时,还被差评。他像一粒卑微的尘埃落在生活的荒滩上。生存的压力压得他像一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他曾崩溃过,可生活还是得继续……

⑥三三两两的人从面前走过,他急忙低下头。是啊,他怎么能让别人看到他的脆弱?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活,他的身后有家庭有妻儿。已步入中年的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着大把时间与青春,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责任,他要像一棵扎根的大树,奋力伸展着他的枝叶……

⑦夜渐深,送完该送的订单,半佝偻着背的他骑车返家,途经儿子的学校,大门挂上了铁锁,教学楼里漆黑一片,楼前挂着学校运动会的横幅,他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穿着运动鞋的儿子在跑道上奋力奔跑的样子。失落的他回到老式的单元楼,狭窄的楼道里只亮着一盏灯,显得有些昏暗。他进了自己的家,轻手轻脚地推开儿子的房门。床头的小台灯还亮着,大概是累了,儿子睡得很熟。在微黄的灯光的映照下,儿子的脸庞更显稚嫩,嘴角挂着浅浅的笑,胸前还搂着一张红红的奖状。

⑧他揉了揉有点湿湿的眼,凑上前看看奖状,儿子运动会短跑得了第一名!他小心翼翼地将儿子的小手移开,拿起奖状,然后将儿子的奖状端端正正地贴在客厅的墙上。手机突然提示收到好评打赏十五元,一条短信弹出:生活不易,但充满希望。祝好。

(选自2020年第3期《红豆》)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无意碰撞,遭衬衣男咒骂→→深夜回家,儿子和短信暖心

  2. (2) 文章第①段中出现的衬衣男,有什么作用?
  3. (3)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像一粒卑微的尘埃落在生活的荒滩上。生存的压力压得他像一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他曾崩溃过,可生活还是得继续……

  4. (4) 本文以“祝好”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5.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对不起,对不起!”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入笔,用人物对话开头营造紧张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端着早上从家里带出来的盒饭,来到饭馆旁不远的公园里”,“他”虽按时快速完成工作,可自己却在饭点过后吃着早上从家里带出的饭菜,这表现出“他”为人吝啬。 C . 从“他”愧疚没时间陪孩子、回家第一件事便去看孩子可知,“他”是一个关心孩子,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D . “狭窄的楼道里只亮着一盏灯,显得有些昏暗”,“狭窄”“昏暗”表现出环境的艰辛,折射出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