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仿造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金油”放得久了,也会失掉效用。

②口头说说,不失为谦逊。

③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是半桶水”“万金油干部”。

④“半桶水”放得久了,会给气温蒸干。

⑤但如果精神状态只止于此,那就值得警惕了。

A . ③②④⑤①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⑤④②①③ D . ⑤③②①④
学校组织了“青少年阅读”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1) 下面的调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采访者对国内知名原创青少年文学读物的了解程度

    完全不了解

    不太了解

    一般了解

    比较了解

    完全了解

    12.89%

    49.03%

    26.65%

    11.24%

    0.19%

  2. (2) 你的好朋友小明沉迷于玄幻小说中不能自拔,你该如何劝告他远离“问题读物”?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小明已用手机看了一百多本玄幻小说。在同学们眼中,他“像是被小说控制了,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他喜欢玄幻小说中那些“智商极高、性情极淡漠的反派角色”,以致在平时与人交往时,遇到点小摩擦,就要动手打人。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统筹    真挚    锲合    高谈阔论 B . 聪颖    意境    旷远    身凌其境 C . 滞碍    附丽    海啸    轻描淡写 D . 劝械    寂寥    苟安    铢两悉称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 (2)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3) 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写作者要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的句子是:
  4. (4) 秋瑾的《满江红》中表明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的句子是:
  5. (5) 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表达了二十多年来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的句子是: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C . 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D . 通过《黑豹》这部电影,使我从服装、道具、场景、语言、仪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了非洲文化。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20字内)

    “恭喜你登上学习荣誉排行榜……”这几天,一款名叫“微课学报告”的学习软件在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中“走红”。这款软件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整合成77节微课,成为重邮学子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新课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重庆各高校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周旬从北京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走进思政课堂,向同学们分享参加党的十九大会议、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四川外国语大学则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校内举行十九大报告翻译比赛,参赛学生将随机抽取的十九大报告原文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外语。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成立了大学生讲习所,还将通过读书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等形式,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新华社重庆11月26日电  记者柯高阳)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⑪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⑫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 (1) 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2.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②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 , 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3. (3)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 (4) 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5. (5)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怡情    义蕴    铢两悉称    胸有成竹 B . 契合    聪颖    浮光略影    味同嚼蜡 C . 旷远    寂寥    心旷神怡    吹毛求疵 D . 歌谣    练达    狂望自大    信手拈来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xiá)          暮(ǎi)          咬文字(jué)           两悉称(zhū) B . 难(jié)           赋(yǔ)         然贯通(huò)           有益(juàn) C . (jué)          合(qì)          信手来(niān)          无可比(nǐ) D . (zhì)          如(pì)          心旷神(yí)            息万变(shùn)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C . 阅读《史记》《左传》《战国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 D . 《谈读书》的作者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百里外                      趋:

    ②媵人持沃灌                      汤:

    ③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敝:

    略无慕艳意                       略无: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3) 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 (4) 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 (5)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与校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 . 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 . 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 . 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要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1. (1)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2. (2)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 (3) 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何作用?
  4. (4) 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某校九年级(3)班计划于12月28日下午2点在班级举行一次以“逆境是否有利于成长”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请你代表全班同学邀请语文老师张翔来做评委。
  2. (2) 请你为正方和反方补上各自的理由。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理由: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理由:

现代文阅读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①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②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③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迭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种渴求交往的。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理慰藉。

    ④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恃。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⑤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恩: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⑥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⑦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⑧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迭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⑨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的喝彩。

(选自《光明日报》)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如何才能做到自制?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 (3)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的论述层次。

    首先,

    接着,

    最后,

  4. (4) 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第④段末尾,再补充一则事例。

    有些人喜欢,不是,而是

“五·四”青年节前夕,海南省龙鸣中学九年级(1)班在定安县母瑞山革命纪念园举办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山区,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摇篮”。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和力量,为海南的解放和全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 (1) 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马上就要中考了,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在横线上,要有理有据。
  2. (2)

    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下面是刘涛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①正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上补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 (1) 通读全文,具体阐述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 (2)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3. (3) 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