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与实验 知识点题库

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 B . 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 C .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 . 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某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如图装置及药品进行试验(操作规范),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 (1)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时,先使A中反应一段时间,再加热氧化铜,目的是:

  3. (3) 试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棒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前为29.4g,反应后27.8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为32.2g,反应后为34.0g;用实验数据表示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要求写计算式,不要求结果)

  4. (4) 装置B的作用体现了浓硫酸有性,若没有装置B所测得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不变、偏高、偏低).

我市已经全面实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
  1. (1) A小组在考查时抽到的题目是:气体的制备.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2. (2) B小组在考查时抽到的题目是:溶液的配制.实验室提供了下列仪器:

    小华同学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要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后同)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

以下物理量的定义方法与速度不同的是(   )
A . 压强 B . C . 功率 D . 密度
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建立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做出结论
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①选择 90 株柑橘苗,把它们平均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 组 30 株

150 米朝南坡地

84 千克

不甜,酸味重

B 组 30 株

300 米朝南坡地

102 千克

最大

C 组 30 株

450 米朝南坡地

91 千克

甜,略带酸

  1. (1) 选取每组 30 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宣种植在
  3. (3) 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为了研究光照对蜗牛生活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蜗牛的生活有影响,而且蜗牛不喜欢强光照射

实验:取一纸盒并在纸盒的底部均匀的铺上湿土及菜叶,将纸盒一半用黑纸盖住,在不遮光处放一只蜗牛,并将装置放在太阳下晒

  1. (1) 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猜想二成立?  ;
  2. (2) 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 。
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猜想三:

【实验验证】

⑴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

⑵验证猜想二、三:进一步实验……

小科晚上做完科学作业,抬眼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他想:该睡觉了!要不然明天上课要打瞌睡了!此时他看到的时刻是(   )

A . 10点02分07秒 B . 10点10分35秒 C . 22点10分35秒 D . 22点20分35秒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滴加少量液体的是,常用来搅拌的。(填序号)

⑴烧杯  ⑵滴管  ⑶酒精灯  ⑷玻璃棒  ⑸药匙  ⑹试管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来的到金属铜,下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关甲、乙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B . 乙实验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通入气体,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 D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下列四种方法中,如果气密性良好,则对应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已知碳酸亚铁(FeCO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FeO)和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100克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样品中杂质不与CO反应也不会产生CO2 , 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1. (1) 实验时,需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 (2) 若生成的CO2全部被装置B吸收,则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装置B质量增加,且
  3. (3) 小明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你觉得还应 。
  4. (4) 规范完成实验后,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66g,求样品中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
“珍惜生命懂得自救”,青少年应当有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安全逃生知识。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B . 地震来临时,应迅速电梯逃生 C . 遇到泥石流,设法转移到高处 D . 到陌生场所注意了解安全逃生路线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

Cu粉(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O2(CO)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1. (1) 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小石块的体积是
  2. (2) 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 (3) 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

(   )

选项

“禁忌”

原理解释

A

用锡壶装醋酸

活动性顺序:Sn 排在 H 后面

B

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

电火花会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

C

用稀HCl 除铁锈时,浸泡太久

6HCl+2Fe=2FeCl3+3H2

D

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 . A B . B C . C D . D
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I.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5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第5天的数据如右表:

  1. (1) 本实验中编号为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 (2) 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3. (3) 指出实验步骤中不足的一出:
  4. (4) 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蚊子叮咬时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刺激皮肤,某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査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问题】蚁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建立猜想】

①蚁酸分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水;

②蚁酸分解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③蚁酸分解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探究】

  1. (1) 做出猜想①的依据是
  2. (2) 为了验证剩下两种猜想,小组同学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猜想②不成立,猜想③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3. (3) 【评价交流】 有同学认为设计的实验装置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指出并且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