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知识点题库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 应”。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CO2

空气

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

0.684千焦/(千克·℃)

0.72千焦/(千克·℃)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1.96克/升

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时  刻

9:23

9:28

9:33

9:38

9:43

9:48

甲瓶温度(℃)

13.0

19.8

23.5

26.0

26.4

27.0

乙瓶温度(℃)

13.0

19.0

22.8

25.0

26.0

26.5

时  刻

9:53

9:58

10:03

10:08

10:13


甲瓶温度(℃)

27.0

27.8

28.0

28.0

28.1


乙瓶温度(℃)

26.5

27.4

27.9

28.0

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 (3) 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二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 (4)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 其他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5. (5)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1. (1) 【实验】

    (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由 端通入(填“a”或“b”).

    (2)关闭K2 , 打开K,通入氧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由此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

    (3)关闭K2 , 打开K2 , 通入氧气,装置C、D经检验均充满氧气后,再关闭K2并撤去装置B.两天后,装置C中铁丝表面布满铁锈,装置D中不锈钢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 (填“铁丝”或“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较强.

  2. (2) 【拓展】

    (4)实验室利用装置B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2.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 , 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选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3)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CO2 , 则检验收集满CO2 , 则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

  4. (4)

    若把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现象,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5. (5)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①请你写出甲烷的一种性质 .

    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3装置收集甲烷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甲烷时,气体都应从 端进入(填“a”或“b”).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2)装置A、B中,便于添加液体药品的是  ;

(3)在H2和O2中,可用装置B制取的是

(4)若用装置C检验CO2 , 则试管中盛装的药品是溶液;

(5)若制取8.8g CO2 , 理论上需要  g 1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 (填“大”或“小”).

(2)图2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 ,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在实验室中用图3装置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图4、图5为两种验满CO2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 (填数字序号).

 如图是中几种常见操作.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 (2) 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选填:A、B、C、D);

  3. (3) 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加热才能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 .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 . 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 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
欲检验CO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
A . B . 氢氧化钠溶液 C . 石灰水 D . 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能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
A . 用眼睛看或鼻子闻 B . 将它对着干燥的玻璃片 C .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 观察颜色
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的验满 B .     称取氯化钠 C .       检验气密性 D .      稀释浓硫酸
下列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2. (2) 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3. (3) 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CuO的探究实验,生成物是红色固体和无色气体。他们查阅资料后得知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猜测反应物比例不同,产物也会不同。生成物中有CO2、CO和Cu,固体还可能有Cu2O, Cu2O能和常见的酸(HNO3除外)反应生成Cu2+和Cu,微量的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为此,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1. (1) 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木炭还原CuO实验装置有何不足之处?
  2. (2) 为验证产生的气体是CO2和CO的混合物,将混合气体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则证明是CO2和CO的混合气体。

  3. (3) 探究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静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

    现象:;结论:红色固体中有Cu2O

    化学反应方程式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般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术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 (1) 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 (2) 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小黄对CO还原CuO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H2O+C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挤压胶头滴管 B . 该装置节约药品,污染小,所需的CO可现制现用 C . 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D . 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是二氧化碳制取、收集、验满、性质实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 制取 B . 收集 C . 验满 D . 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 , 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提出猜想】 猜想I:石灰水在实验前已完全变质; 猜想Ⅱ:二氧化碳过量: 猜想Ⅲ: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 , 并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⑴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Ⅰ不成立。

⑵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观察到,则猜想Ⅱ不成立。

⑶确认猜想Ⅲ成立,其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一种气体可能含有N2、H2O(气)、CO2、H2和C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体的组成(A中试剂足量):

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CO2;② 肯定含CO; ③ 肯定含H2O(气);④ 肯定含H2;⑤ 可能含N2

  1. (1) 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  
  2. (2) 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3. (3) 请找出实验装置中的一处错误装置(填序号)。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直接检验→除去干扰气体→转化装置→再检验→尾气处理

【模型应用】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 (1) 上图实验方案中,装置A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2. (2) 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CO的现象是
  3. (3) 【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图中的顺序连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还缺少
  4. (4) 有同学提出上述装置中省略D装置且把C装置接于E装置后也能达到检验CO2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某气体可能由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宁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

  1. (1) 为探究气体组成,C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2. (2) 实验过程中,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氧化铜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 (3) 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宁发现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其余装置无明显变化,则气体组成成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