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知识点题库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 应”。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CO2

空气

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

0.684千焦/(千克·℃)

0.72千焦/(千克·℃)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1.96克/升

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时  刻

9:23

9:28

9:33

9:38

9:43

9:48

甲瓶温度(℃)

13.0

19.8

23.5

26.0

26.4

27.0

乙瓶温度(℃)

13.0

19.0

22.8

25.0

26.0

26.5

时  刻

9:53

9:58

10:03

10:08

10:13


甲瓶温度(℃)

27.0

27.8

28.0

28.0

28.1


乙瓶温度(℃)

26.5

27.4

27.9

28.0

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 (3) 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二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 (4)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 其他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5. (5)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的是(    )


A . 臭氧空洞——氧气   B . 雾霾——氮气 C .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D . 酸雨——甲烷
为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滥砍滥伐④开发新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植树造林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③④⑤⑥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对维持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 B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 . 高钙奶粉中含有的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 实验室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瓶底放少量水以防止瓶底炸裂
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的危害不包括(   )
A . 硫酸沿食物富集并危害身体 B . 杀死水生生物,破坏营养结构 C . 伤害陆地植物的叶和芽 D . 延缓森林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 . 温室效应 B . 酸雨、赤潮 C . 地震、海啸 D . 臭氧层破坏
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 . 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 . 酸雨、温室效应 C . 温室效应、乱砍滥伐 D . 温室效应、含铅废气
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
A . 赤潮 B . 沙尘暴 C . 酸雨 D . 温室效应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 (2)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分解作用。
  3. (3) 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
A . 碳循环 B . 氧循环  C . 氮循环 D . 水循环
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 人口过快增长 B . 植被遭受破坏 C . 全球气温升高 D . 野生生物灭绝
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 .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 .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 .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同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2. (2) 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填气体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 (3)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明天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类应该倍加爱护她。请提出二点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
A .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 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剂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1. (1) 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 (2) “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人类生活经常要接触下列五种物质,它们是: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 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①④⑤
  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 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下表是某日省内部分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连续8小时最大值)六项污来物,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PM2.5吸入人体后,一部分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出现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城市名称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PM2.5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状况

首要污染物

杭州

101

89

Ⅲ(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宁波

96

72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湖州

92

105

Ⅱ(良)

可吸入颗粒物

绍兴

124

101

Ⅲ(轻微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A . 四个城市中,污染最重的是湖州 B . 长期处于PM2.5高浓度地区,可诱发冠心病 C . AQI的六项指标中,全部属于纯净物 D . 二氧化氟、一氧化碳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城市的“热岛效应”时发现:

城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能量消耗较多,绿化率较低,气温较高。

郊区:人口密度小,绿化率较高,河道密布,气温较低,但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

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郊区气温较低,空气中有来自城区的少量污染物”的现象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