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海水晒盐是应用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B . 铝合金、生铁、钢铁都是合金,合金全都是由金属熔合而成的 C . 洗洁清对油污起乳化作用,达到去污效果 D . 打开汽水冒气泡与水没烧开前冒气泡,是因为气体溶解度分别与压强和温度有关系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 . 升高温度,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C . 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 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5g、6g、6g某固体X,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固体X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乙”或“丙”)。
(3)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采用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
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②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③溶液质量:甲>乙                 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表示t2℃时完全溶解30gA物质至少需  g水.

(2)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下同).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 .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1. (1) 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2. (2) 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
  3. (3) 图3中,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字母编号)
  4. (4) 若使图2中乙溶液析出较多晶体应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 . 将t2℃时,A、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 (1) 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 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2. (2)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时,将ag甲和ag乙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 . 降温至t2℃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C . 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2) 图中A、B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O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3. (3) 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4. (4) 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A.
  5. (5) t2℃时,在90g1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1)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2) a点的含义是
  3. (3) 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为获得大量A物质,一般采用的方法.
根据如图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氯酸钾最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 . 30℃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 80℃时7gNaCl和20g水能形成饱和溶液 D . 控制温度,图中氯酸钠和氯化钾能发生化学反应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5

36.0

36.6

37.3

38.4

39.8

  1. (1) 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
  2. (2) 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3. (3) 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4. (4)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5. (5) 60℃时,NaCl饱和溶液比KNO3的不饱和溶液浓(填“一定”“不一定”)
氯化铵与硝酸钾是两种常见的化肥。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

(g/100gH2O)

氯化铵

33.3

41.4

50.4

55.0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0

(Ⅰ)从表可知,50℃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克。

(Ⅱ)烧杯A是6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溶液的质量为_g。

 

(Ⅲ)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50℃时,50g 水中加入45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01);若要在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

(Ⅳ)如图所示实验,除了验证氯化铵溶于水外,还有探究的目的,实验探究结论是

甲、乙两中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 t1℃时,20g甲的饱和溶液、15g乙的饱和溶液中,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t1℃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 (1) t1℃时,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 (2) 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3. (3)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4. (4) 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 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 B . 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 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 D . 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用含少量铁的氧化铜制取氯化铜晶体(CuCl2•xH2O)。有如下操作:

已知:①在pH为4~5时,Fe3+几乎完全水解而转化为Fe(OH)3沉淀,Cu2+却不水解。

②含Fe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1. (1) 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2. (2) 氧化剂A是为了将Fe2+转变为Fe3+ ,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从产品的纯度考虑,可选用下列氧化剂中的(填编号)。

    A KMnO4        B HNO3        C Cl2      D H2O2

  3. (3) 在实验室进行“操作1”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在此过程中造成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
  4. (4) 设计最简实验证明滤液中Fe3+已沉淀完全(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试剂任选)
  5. (5) 用试剂B调节溶液 pH至5,从产品的纯度考虑,试剂B最好选用(填编号)

    A NaOH        B CuO        C Fe2O3      D Fe

  6. (6) 从滤液经过结晶得到氯化铜晶体的方法是:、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t2℃时,甲、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 t3℃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固体(不含水)的质量:甲>乙>丙 D . t3℃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A、B、C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将25g固体C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 (2) 分别将t2℃时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 (3) 某小组欲从含有少量B的A样品中提纯A固体,可采用的提纯方法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 (4) 一定温度下,向图2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如图3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 正确的是(填序号)。

    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变浑浊,原因是

    ③20℃时,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可以采用加热浓缩、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2. (2) 实验兴趣小组需要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不正确操作:

    ②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